2010年4月5日 星期一

資本主義社會裡的一盞明燈——合作經濟

◎林佳韻(法律二)

台大因為漲租金的緣故而沒了合作社又如何?在回答這個問題前,我們也許必須先了解合作社的運作理念為何,以及合作社為何重要。本專題採訪了兩位台灣當代合作經濟權威--台
北大學合作經濟學系的梁玲菁教授與丁秋芳教授,期許能以更宏觀的角度,去關心和了解合作社對於我們的意義,以進一步思考合作社未來可能的、應有的方向。

合作社是什麼?
梁玲菁教授直截了當地說:「1844年英國勞工運動,強調成立勞工生產合作社就此展開,由28人組織就成立了勞工消費合作社。一連串的運動、傳播,展開了全球合作運動至今的160年。」合作思想的濫觴,是對於整個資本主義的反動,人們組織或加入合作社的動機,是為了避免資本主義的剝削、迫害。(蕭衍平,2003)我們可以說,合作社就是尋求團結的力量,去為自己爭取應有的利益,共同改善生活。

丁秋芳老師繼續表示:「(合作社)存在價值,就是因為社員的需要而存在,需要性最重要,大家沒有這個需要性也可以不要。」而令人覺得新奇地,連我們公認資本主義最發達的美國也有合作社的「需要」:「美國大學一開始是住的問題,消費合作社,就是指消費者需要的,舉凡食衣住行都包括了。」另外「東大甚至還有旅遊,他們的學生與合作社合作去買機票,去全世界全部八折,住宿五折。他們合作社努力了很久,以策略聯盟的方式讓學生福利很好。」(節錄丁秋芳老師訪談)

合作社的運作機制

合作社是由一群經濟上有共同需要的人所組織起來的。所有社員共同經營,因此每一位社員對於合作社的支配都是平等的,社內投票都是一人一票。組織的主要目標,就是滿足社員彼此的共同需求。盈餘的分配,是依據每位社員對合作社的交易額。「而且合作社可以讓年輕人,在跨入社會模式前,實習的地方。」梁玲菁老師擴展了合作社中蘊藏著深厚民主價值的意涵。

一般公司組織按股份分配選票、以追求利潤為主要目標、盈餘按股份分配給所有股東,都是和合作社主要的差異之處。如丁秋芳教授所說:「合作社是因為社員的需要而存在。…而有的需要是便宜、有的重點放在健康。」因此,從衣食住行到生老病死等各式各樣的需求,一群人都可以該需求為目標,來成立合作社。

意義與價值
梁玲菁教授說:「透過共同的運動去思考,哪些是生活所不可缺乏的?而消費的本質是什麼?其實是實用價值,因此要認識物品本身的價值性,而不是廠商炒作出來的、炫耀性的市場價值。」因此,消費合作社讓大家在順手買下某知名產品、或是一包再包的包裝產品同時,停下來思索一下這件產品的意義。唯有透過團體的力量,大家才能更有動力與成就感,以求環保運動之持續與擴大。「互助合作」是合作經濟的基本概念,而準確的說,它是人與人之間的「關懷」。因為它以滿足社員的需求為主要目標,發揮了人與人間關懷互助的精神。梁玲菁教授強調其之於合作社之重要性:「若失去了關懷,則便和一般公司無異。」

而這關懷甚至可擴及至社會與國際。像是消費合作社要求本地生鮮的食品,為本地的生產者製造了市場機會;或是像義大利的合作社,購買咖啡農的咖啡,去考量到咖啡農的家庭所得、能否提供小孩去受教育,未來才有機會脫離貧窮。因此,梁玲菁教授說:「合作社,是脫離貧窮非常重要的模式。」160年前,展開了合作運動;160年後,我們也展開討論,希望在這段不長不短的時間流水中,澄清、反思挖掘出隱藏在水中,略微露出閃爍價值光芒的思想石塊。

資料引用:
蕭衍平(2003),〈我國中小學員生消費合作社經營問題之研究〉
許文富(2009),〈對合作社基本認知及台灣合作事業未來發展趨向〉,合作經濟期刊第102期

1 則留言:

  1. 台大早已經被財團入侵,簡直就像一個營利事業體,有事沒事校園就有市集,有收租金嗎?不能在假日時讓學校留有一分寧靜嗎?校方眼睛只看到錢嗎?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