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月25日 星期五

校園意語:One Night in 台北

◎政治一 李佳穎



        「One night in 北京,我留下許多情……」陳昇在〈One night in 北京〉這樣深情的唱著。台北的夜晚有如一棵掛滿吊飾的聖誕樹,身處都市的人們如樹上一顆顆明滅的LED燈,或站或坐,或低頭冥思、或倚窗而睡、或安靜閱讀、或勉強打起精神地講手機;今夜羅勉在咖啡廳裡一方明燦的角落裡,分享他在台灣的故事。
 
   羅勉,四川人,就讀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三年級,目前是台大政治學系的交換生,預計在台大交換一學期。「華人世界的民主燈塔」,這是羅勉對台灣的第一印 象,不管兩岸統獨的爭執,羅勉認同自由民主的價值,追求個體的解放;近半年的交換生活,他在台大以開放的身心酣暢學習,以澄澈的雙眼觀察校園,以勇健的雙 手實現理想,以清晰的頭腦思辨問題。申請到台灣交換的同時,羅勉還積極申請到阿姆斯特丹大學、加州柏克萊大學,但他笑稱自己是個歷史感很深的人,先前曾經 進行台灣的相關報告,開始認識台灣,對台灣的歷史產生興趣。羅勉提到,國共內戰後,台灣發生劇烈的變化,產生多重的身分認同,他於是想多認識台灣,因此選 擇到台大進行交換。


 
以開放的身心酣暢學習


雖然是第一次到台灣,但因為先前參加的交流活動,羅勉早已有認識的台灣朋友,帶領他遊山玩水,熟悉校園,在台灣拓展新人脈。就著朋友的建議,羅勉這學期在台 大修習大學部哲學、歷史、政治系的課程,也選修了幾門政治系碩士班的課;「吳玉山老師是個溫文儒雅的好老師,還是個厲害的學者!」羅勉這麼稱讚。吳玉山老 師是台大政治系的老師,也是中研院政治研究所的研究員兼所長,而這學期羅勉正修習吳玉山老師開設的「社會主義政改與新興民主專題」課程,羅勉很喜歡這堂 課,也有很多心得。
除了課堂上的學習,他週末也會參加政治系石之瑜老師的讀書會,與許多同學或是已畢業的學長姐聊天寒暄,討論兩岸政治。大學的重心除了上課之外,其次就是社團 了。羅勉在北大參加了各式各樣的社團,吉他社、自行車協會、電影欣賞社、英語文化交流協會等等;因為時間關係,他在台大較少參與社團,但一有空檔,便會參 加講座或討論會。羅勉十分讚許中研院和校內相關系所舉辦的演講,提供學生公民參與的管道,而台灣的咖啡沙龍與社會組織也不時舉辦論壇或座談會,讓青年學子 擁有寬廣的思辨與討論空間。


以澄澈的雙眼觀察校園

新聞中,常常播報中國學子半夜苦讀,甚至吊點滴唸書的畫面,父母與師長也常以兩岸競爭力之差誡之,但羅勉對於這些媒體訊息則是一笑置之。「其實我們都差不多 啦!」羅勉笑笑地說。初進入北京大學,羅勉和同學也會到學校自習室佔位,早起到教室上課,但幾個星期過去,大家也就懶散去了。一峽之遙,兩校生態有相似之 處,當然也有些許不同。「就我觀察,我所碰上的台大同學與我先前認識的北大同學,積極度與主動性就差很多。」羅勉分享自己所觀察到的現象,學期末的分組報 告通常在學期初就已完成分組,很少有人會主動召集,同學們往往得等到學期中甚至接近報告日期才進行討論。羅勉還說,台大同學之間的討論氣氛不夠激烈,在北 大,他們幾乎是唇槍舌戰,你一句我一句地,大家透過討論爬梳、重整自己的想法;但就他觀察,台大學生比較含蓄,自己會先整理所有想法,才敢向同學分享。


以勇健的雙手實現理想

羅勉是個謙虛的大男孩,他說自己是外來者,所以在課堂或同學之間,不敢多有表現。其實,羅勉許多次代表國家或學校進行校外交流、報告。這次到台灣交換,同時 也擔任華人大學生思想交流平台「北斗網」其中「兩岸副刊」專欄的編輯。北斗網由關心中國時政與發展的學生主持,為推動大學生的自我啟蒙,其中「兩岸副刊」 專欄又以「觀察台灣,著眼青年,傳播兩岸」為定位,目前已組織台灣學生的編輯團隊,將從部落格或ptt蒐集台灣學生的聲音,報導台灣學生的活動。
    具有國際視野的羅勉除了負責「兩岸副刊」的運作,也是全球中華聯接(Global China Connection,簡稱GCC)的中國區事務總監。GCC起初是由一群華人、美國大學生所創立的國際非政府、非營利性的組織,目前在世界許多大學裡都 有分部。GCC的目標促進華人與非華人學生之間的交流,以學術論壇、講座沙龍、企業訪問、技能培訓、實習機會等活動來創建全球性的交流平台。羅勉先前已經 連接五十多所學校,這次到台灣,也與校內台陸學生交流會共同舉辦「台陸講堂」,也正在籌備GCC台大分部。






以清晰的頭腦思辨問題

        自仲夏以來,台灣社會興革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學生參與日益增加,站在第一線發聲。「我們不能身體參與,頂多只能鍵盤參與。」羅勉詼諧地說。在北大甚至是 中國其他學校,完全不可能有自發性上街或校園抗議,也少有學生透過校園刊物或電子媒體發表言論。羅勉說到,在北大幾乎沒有以討論校園或公共議題為主的校園 刊物,北大校報是刊載校友的風光事蹟,燕園心聲則記錄校園中的風花雪月,同學自然沒有可以表達意見的管道。台灣學生運動群起,近日北大校園內也有些騷動; 用餐時間,校外人士、附近居民也會到原本提供校內學生膳食的食堂用餐,共同享受政府給予學校食堂的補助,同學們需要花更長的時間排隊,因此認為用餐的權利 受損。學校雖然有舉辦說明會,說不定實際成效;最重要的是,北大學生是為自身的利益發聲,他因此特別激賞,台灣學生能親身為公共事務發聲。

「自 由因脆弱而特別寶貴。」最近的反媒體壟斷事件,讓羅勉有感而發,他還說,正因為自由特別脆弱、寶貴,我們必須加以保護才不致於失去。看到陳為廷在網路上發 表的言論,羅勉說:「拋開統獨爭執,我們共同擁有對自由價值的尊崇。」台大學生關心的「紹興社區」、「反媒體壟斷」等議題並非自身利益,卻能自己意識到問 題,擁有社會參與的管道,許多學校老師與社會組織也給予支持,羅勉對此般自由更為欣賞與珍惜。

北京的深夜,陳昇歌詠激情、訴說滄桑;細雨綿綿的台北冬夜,羅勉的臉上始終掛著溫暖的笑容,分享他的台灣經驗,清脆的話語於是流淌在拿鐵的香氣中,耳邊響起「One night in台北……」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