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0月26日 星期一

七彩泡泡中的海外服務

◎董音

  國際志工,這項工作經常被青春、熱血的美好泡泡給包住,前往異國服務,幫助他人同時增廣視野。若深入探詢,背後問題包括:個人層面上的人際關係和志工能力侷限;組織層面上的服務內容準備、取捨與社團間的合作、交流;制度層面上的人身安全、社團發展未來等等。要想一一弄懂與尋找解方,可以從臺大的國際志工社團中窺知一二。他們都在做什麼?各自又有哪些經營的議題和特色?以下讓我們從七個面向來撥開泡泡,一同接觸藏匿其中的國際志工們吧!

國際志工之於當地 【泰北服務學習社】
  飛越國界的志工,究竟能帶給當地的人們什麼,對他們又有什麼影響,一直是國際志工中在服務過程中不斷思考的問題。以泰北地區的孤軍長者、當地華文學校學生以及育幼院為服務對象的SLINT泰北服務學習社而言,社長王嘉瑋說道:「我覺得我們是對個人帶來影響,但對整個區域還不敢這麼確定。」王嘉瑋表示自己第二次前往服務當地老人院的孤軍長者時,「能夠感受到他們對我們的到來是習慣的,因為我們這個團隊會不斷回到這個地方,感覺上有給他們一點慰藉,畢竟平常關心他們的人不多。」此外,泰北服務學習社認為透過課程可以給予學生啟發,讓他們對於不同的學習領域有更多認識。
  至於針對擔任國際志工的經驗,有許多人會質疑為何不選擇於臺灣在地服務,卻將資源投注於國外,面對這樣的聲音,王嘉瑋認為:「只要是我們可以幫助的對象,在哪邊是一樣的。」且藉由國際志工的經驗,「回到臺灣後可以用不同眼光看待這個社會,將國外服務的經驗回饋給臺灣。」
從國內外服務看見不同的需要【世界志工社】
  世界志工社寒暑假皆有服務隊,寒假主要是前往花蓮偏鄉的四個國小,暑假則是分成三個服務地點:花蓮、印度以及尼泊爾。由於同時兼具國內外的服務,因此更容易看見兩者的差異,最明顯的便是語言的不同,在國外多會仰賴翻譯做為口語溝通的媒介,且教案會以邊看邊做的方式為主,此外在設備方面,如電腦、投影機等器材,往往是國內才有足夠資源能夠提供。
  提到服務過程所感受到的差異時,社長曾琦微說道:「跟尼泊爾那邊小孩溝通沒有什麼大問題,那邊小孩的學習態度甚至還比花蓮還要積極。」而或許是教案設計的相似性導致「花蓮的小學生們有些從小一參加到小六,很容易覺得內容一直重複。」因此較不積極參與活動,但這樣的經驗使得世界志工社體認到過往都是由自己幫孩子們構思教案內容,或者是透過老師幫忙決定,卻不曾直接問過小朋友的真實想法與需求。

大型組織的支持與培力【國際經濟商管學生會(AIESEC)】
  有些國際志工服務附屬於大型的非營利組織,具有龐大、完整的組織架構,以AIESEC來說,是一跨國性組織,以培養青年為目標,在臺灣各地大專院校成立多個分會,經營海外成長、海外實習、全球青年在地發展、全球人才實習等計劃,且AIESEC臺灣總會的組織分工更是細膩,包含了行銷、財務、行政、市場拓長、人才管理等等部門。
  其中的「海外成長計劃」便是所謂的國際志工,但AIESEC臺大分會的副會長吳美融特別補充道:「(此計劃)除了強調能在當地發揮影響力外,也希望能夠幫助參與者有自我成長、自我突破」,因此計畫不以國際志工為名,而是強調過程當中的「成長」。臺大分會今年約有七八十人參與在其中,以往也約有一百人左右,相較於其他國際志工性質的學校社團,人數十分眾多。又因組織的獨立與完整性,AIESEC在財務方面無須仰賴學校課活組之經費,往往選擇與NGO或企業合作。

社團與NGO的合作【椰晴小泰陽服務社】
  不同國際志工社團進入服務場域的方式皆有所不同,像是椰晴小泰陽服務社,其透過天主教NGO明愛會,引介至泰北服務,社長楊柏毅表示:「一開始的服務對象是明愛會提供華校名單和地點讓我們選擇、評估當地需求,在這七八年間,社團去過三四個地方,最後決定駐點在安康、昌龍村。」
  然而隨著長期在當地服務,社團開始反思自己所做的是否真正符合當地需求,他認為「好像快要變成是我們想要去服務、硬要去這樣,未來也許可能會產生這種服務可有可無的情況。」談到對於服務的看法時,說到「服務與被服務的關係似乎已經變質了。」對此,社團內有了想要改變的聲音,譬如說針對當地村莊的問題,發展社區營造,並進一步尋求與有相關社造經驗的明愛會攜手合作。儘管如此,教育的發展仍是該社覺得十分重要的一環,因其不僅給予當地孩子更多的機會,也讓他們更有能力去選擇。
社團間的合作【臺大北大社會服務隊】
  國際志工的服務,有時會透過不同的團隊共同合作達成。屬於學校社團的臺大北大社會服務隊,以「三校交流、兩岸服務、一個堅持」為宗旨,促進臺灣大學、北京大學、雲南大學三校的學生交流,並且分別於暑假前往雲南、寒假前往臺灣偏鄉小學進行服務,並強調「散播愛,把愛傳出去」的堅持。而臺大北大的合作過程,在事前連絡方面,多由各活動的總召、活動長、教案長做主要的籌備;食衣住行方面的規劃,則由當地的團隊負責。
  雖然同為臺大北大社會服務隊(北京大學稱為「北大臺大服務隊」)的成員,臺大與北大的組成方式卻有所不同。在臺大,服務隊屬於社團,因此較有長期、穩定的傳承性;反之,北大為一次性的服務隊,屬於任務型的團隊,相對招生時間較晚,向心力與熟悉程度因此較為薄弱。談到活動過程中彼此的合作時,臺大的社長表示「他們 (北大與雲大團隊)很喜歡檢討教案,都會檢討四五個小時。」「那時後他們有些人比較強勢。」從中可以看見各團隊調性的差異。

透過在地經驗建立 服務【緬甸再見家鄉服務隊】
  因看見華僑學生原住地需要而成立的「緬甸再見家鄉服務隊」,最特別的地方是緬甸學生在當中的投入,每一年的招生皆規定一定要有三位緬甸僑生團員,由他們負責來與當地學校聯絡、接洽和規劃行程。而其他團員也可藉由緬甸僑生團員,事先對當地有所瞭解與認識。另一方面,他們可以根據自我的經驗,表達當地的需求,藉此讓服務內容更加契合。
  因應當地華語教學資源與圖書的缺乏,在當地中學校進行華語教學、協助募書及建置圖書館系統,為服務隊最主要的工作。談到有別於其他服務隊的特色,團長蔡佳勳說:「緬甸團比較實質化,且是由當地學生自行觀察到當地的需求,並將資源帶入其中,也讓他們可以自行接手、繼續延續。」

服務內容的選擇與轉型【飛越服務團】
  隨著服務地點狀況的改變,國際志工團隊有時也會面臨服務內容的轉變。目前經營到第九屆的臺大飛越服務團,在第六屆以前主要的服務為針對越南的正規臺灣私立學校,舉辦文化交流營隊。然第七屆後,社團服務理念與當地校方產生了分歧;因此,他們決定轉往當地育幼院服務,進一步投入東南亞在臺移民、移工等議題。
  關於社團面臨的困境,飛越服務團社長胡順傑提到招生困難的問題:「有觀察到這幾年國際志工社團招生困難,發現大家比較多會參加商業領域的社團。另一方面,想要出國的人不一定對國際志工有興趣,對國際志工有興趣的不一定對我們社團的議題有興趣。」對國際志工社團而言如何維持組織的延續是社團中的重要課題,社團服務的內容的選擇與執行,更會深切地影響社團和當地服務對象間的關係。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