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3月22日 星期一

【她他之後:跨性別者在台大】跨過去,還是我自己

 
邱佑寧、張茗瑜 


    本期的意識報採訪了包含妍妍(化名)、Robyn(化名)、繼勤、Noah、哲志、Sera(化名)等在台大的跨性別生,期許透過這篇文字,為讀者展示這些少見但不同的面孔,以及與我們共存的聲音。

發現自己的「性別不一致」


    「媽媽說,寧願我是同性戀,也不要是跨性別者。」在小一以前就發現自己的性別認同並不同於主流的妍妍,在台大畢業後又唸了第二次大學;但和過往不同的是,現在的她已服用賀爾蒙一年,在身心理上皆準備進行變性手術。她的神情平靜,緩緩地說著自己如何成為「學姊」:不是要把生命重新活一遍,而是要活成自己該有的樣子。   

    而對一樣是男跨女的 Robyn來說,「做自己」也從來都不是易事。曾因認定自己喜歡男生而以為自己是同性戀的她,在關係中常因對方將自己當成女生而困惑,不知道該接受或拒絕;在關係結束後,她才開始細思自己是誰,更以親身經歷為基礎指出,跨性別者實是更弱勢的少數,也更無法光明正大。

    狹義的跨性別者外,我們也採訪到了變裝者繼勤。目前在台大就讀研究所的他,和我們分享到他是在大四送舊時初次嘗試了女裝,進而發現了自己的另一個面貌。和繼勤的經驗相似,小時候的妍妍和 Robyn,不約而同地都發現自己喜歡穿媽媽或姊姊的衣服,引來家人斥責或訕笑;成長過程中,也曾被同學霸凌。當時的妍妍真心地詢問過輔導室老師,想當女生該怎麼辦。過往熟悉的社會關係並沒有帶給她希望,也許是過早體認到對自己與社會間隔閡,她也曾跟上帝許願,如果不讓他變成女生,那就讓他完全斷了這個念頭、好好當男生吧。「因為性向是獨立的,所以如果是處於自己不喜歡的性別中,會有『性別不安』。」因自我性別認同與生理性別不符而感到痛苦,使得跨性別者經常面臨性別不一致的焦慮。

通過或不通過,男或女?都是社會給的標準


    男跨女的 Robyn 特別提到,在跨性別圈中存在所謂「蒙混過關(pass)的標準」:根據主流社會的認定,「如何才算女生」的標準,許多跨性別者會透過化妝、除毛等分方式以追求達標。而除了聲音以外天生就通過(pass)這些標準的 Robyn,在就讀男校高中時也曾遇過割喉結的跨性別同學,現在的她,也希望自己以後再被「誤會」為女生時,可以大方自信地承認。然而,因為男跨女者一開始多可能以典型的異性戀女性形象為目標,很多人認為這是在助長父權社會的風氣。「但我覺得這件事本身跟精神層面有關。如果無法被社會接受,便可能產生性別不安與精神困擾,所以為了消除精神痛苦,還是會想去符合標準。」妍妍提到,當被認定不符合標準時,會感到沮喪,如她開始吃賀爾蒙後,有過穿著洋裝去購物但還是被當成男性顧客的經驗,便使感到她挫折。作為變裝者的繼勤也曾因為身形上無法完全仿製生理女性的樣貌,而有些沮喪,在交友軟體上也曾因聲音較陽剛而碰壁。但他逐漸調整並接受了自己的模樣,現在的他則認為變裝是一個相當有趣的經歷,有機會嘗試有別於一般異性戀順性別男性的體驗。

    每一位跨性別者都有各自的故事,他們各自的經歷塑造了他們獨有的身分認同。「跨性別」作為一個傘式代稱,但他們獨一無二的自我認同是無法被跨男、跨女、非二元、酷兒等標籤一語概括的。這樣細緻的身分認同之中,亦包含了他們對性別氣質的想像。無可否定的,對某些跨性別者來說,追求二元分類下「女性」的模樣,是他們的想望。然而在此之外,對部分從小便隱約意識到社會對性別存在著二元分類的受訪者們而言,跨性別實際上應該乘載著第三種之外的更多可能性。因為親密關係發展而開始思考自己是誰的 Sera,在小學時期因為曾遇到班上有女女戀使她開始意識到自己或許不屬於異性戀族群;在國中時則進一步也因為自己並沒有和同儕一樣迫切想要追求女生而發現自己或許是同性戀。然而,Sera 又在過後的探索中,進一步發現自己的性別認同其實非常流動,同時具有男生或女生的傾向而無法被二分。

    起初因自己對相同生理性別的學長心動而發現自己其他可能性的哲志,在高中之前幾乎處於壓抑狀態;直到他加入校刊社、其陰性氣質開始被肯認後,才逐漸藉由周遭回饋與自我對女裝的嘗試,進一步探索自己。但哲志到大學參加女研社後才發現,當前社會習慣於「非男即女」的二分法,實際上忽略了身分政治能夠更多元的可能,如跨性別者不一定在首次跨越後,便從此再固定於單一性別。對曾因無法對女性感同深受而痛苦的哲志來說,受制於「生理男性與女性就是不同」的基進女性主義意識,不僅讓他曾討厭自己的身體、認定自己是性別壓迫的共犯,實際上也正凸顯了社會對性別的二元想像如何貧乏,甚至在同志圈中也存有崇拜陽剛性質的文化。直到讀過酷兒理論(Queer theory)後,他才逐漸體認,性別和性取向不是天生的,而是通過社會和文化過程形成的。更進一步地,直到跨出主流想像之外,哲志也認為如此才能肯認自我與身體的獨特性,不完全覺得自己是男人或女人,而是試著用酷兒或非二元的其他可能來定位自己、承接更多人。


醫療資源問題凸顯資訊不透明


    妍妍在分享療程經驗時指出,台灣跨性別者面臨的一個問題是即使醫療資源算是足夠,卻因為社會風氣而使得資訊不透明。如精神科、內分泌科或婦產科的醫師,即使有跨性別看診專長也不會公開,讓許多「學妹」經常要靠緣分並經歷一番挫折後,才找到適合的醫療資源。同樣和我們提到醫療資源問題的還有女跨男的 Noah,他提到在台灣尋找醫生時,時常因為醫療資源稀少而花費非常多的時間尋找合適的醫生,並且醫生每日的看診名額也相當容易額滿,因此造成他的不方便。同時,具有海外留學經驗的 Noah 也和我們分享了美國校園及台灣校園提供的資源差異。根據在美國的留學經歷,他觀察到美國校園普遍設有 LGBT 中心,同時學校的心輔中心也會開設互助團體並指派對跨性別議題有一定程度了解的心理師給予協助,並且學校方面亦有提供性別友善獎學金,幫助那些不受父母支持的跨性別生順利度過轉換的過程,然而在台灣並沒有感受到校園有提供特別的資源。

    問起探索認同過程中所面臨的困難,Robyn 認為,跨性別者所面對的歧視,比同性戀歧視多。作為少數中的少數,因為交朋友時需要揭露自己,卻不知道對方是否會接受,所以她的朋友不多且都是強聯繫,也沒有其他跨性別朋友。即使願意與未知是否具性別意識的陌生人交流,也不能說是「克服」了歧視;因為知道環境整體並非充分友善,故只能希望作為少數的自己越來越勇敢。


在台大,跨性別生的住宿與上課問題


    國高中的校園經驗,形塑了這些跨性別者對主流與自身差異的理解,然而在許多人皆離家就讀的大學時期,住宿問題也成為困擾。在台大就學期間,妍妍與 Robyn 都提及不想住在男宿的主因,是不想被當作男生。針對台大現行作法為協助跨性別者以專案處理轉宿,即在 2023 年性別友善宿舍蓋好前,住宿組會以個案方式協助入住 BOT 單人套房、不參與抽籤,兩人也提及 BOT 資源稀少且開銷大;綜合各項條件下,其表示如果可以,其實最想住女宿,被視為女生。

    然而,不論對自身的性別認同為何(單一或多元),跨性別生與宿舍間最主要的問題也許仍然是性別二元絕對假設與污名化的展現。性別是被建構的,而制度似乎也是性別僵化的推手。同樣也是住宿生的哲志,不僅因其較陰柔的外觀而時常被其他住宿生關注,也同樣受限於無第三種多元可能、壓抑「性」的空間結構,如必須避開人潮以完成灌腸需求。他同時注意到男女宿管制的標準不一,男宿較女宿不森嚴而能容忍性行為的發生,僅嚴格禁止男性進入女宿,卻允許男性帶女性回男宿,形同是僅默許了男性為主/女性從屬的性,無疑是壓抑女性性自主的可能。如此遵循順應男性、壓迫女性的邏輯、設計與安排,同時亦合理化了對其他可能性的忽略(同性間也存在騷擾、女性性需求不被重視等問題),進而無助於真正的性別平等。在談及台大現行做法時,哲志也指出 BOT 不僅較為昂貴,未來限制性別友善宿舍數量的做法也涉及了階級性的想像,如不夠充足的數量形同於強迫住宿者對外出櫃。而談到給予學校的建議,他則表示希望學校可以將編制擴大,讓所有不同性別認同的人都有機會可以參與。

    長期固定服用賀爾蒙,而深知生理反應變化的妍妍更指出,能平衡社會現實與理想的情況應是:跨性別者只要拿到其他住宿生的家長同意書,就能住在理想的性別宿舍,也不失為一種過渡方法。針對相關觀念的普及,校園中直接被使用的設施是一大重點:Robyn 認同設於社科院一樓的性別友善廁所的概念與做法,其是大家都可以使用的廁所,不僅有助於平衡跨性別者生理需求與社會觀感,也能作為相關設施的示範,希望未來能在校園中逐漸普及。而對於男跨女的 Sera 而言,她則認同性別友善廁所提供給了她概念和人身都相對安全的空間,關於台大校內的問題,Noah 則提出除了硬體設施之外的角度,他表示體育課時常以男性或女性直接分組,並指出這樣的分法過於二元。並同時建議學校在設計問卷或表單時,可以在生理男及生理女的選項外,亦以開放式問答的方式詢問學生希望以什麼樣子的形式被稱呼。


不只是二選一的未來


    因為前輩無法達成個人理想中女性標準、放棄變性,而自己開始懷疑這件事是否「正確」的妍妍,不僅後來沒有放棄,更在服用賀爾蒙之餘,透過在醫院練習發聲轉換而越來越趨近理想中的自己。Robyn 和 Noah 則不約而同地指出,許多跨性別 KOL 前輩的分享也有幫助;如讓更多人知道,跨性別者也可以活得很開心,甚至是生命中另一種選擇跟機會的展示。而哲志則提到,希望台灣社會能更深刻地去認識群體的多元性,並且期許社會翻轉對身體改造的既定印象。即使認為台灣社會未來十、二十年內不會有太大改變,但「沒有東西需要被跨過去」的理想還是存在;作為理想中的自己,是他們的結論,接受訪談的動機則是為了讓更多人知道跨性別族群的聲音,不必二選一、都是流動的,每一天都可以是不同的自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