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1月14日 星期三

不只是擁擠--東北校區的餐廳與人潮


◎生技二 林月先  社會二 方品智


飽和的校園用餐空間

  中午放飯鐘聲一響,激烈的覓食行動正式開始,大批學生湧向各個飯菜飄香處:在東北校區,活大自助餐的排隊人龍永遠見首不見尾,座位始終一位難求;稍遠一點的小福,腳踏車位難找、二樓也缺乏整齊動線。我們或許隱約感覺,校園內的用餐空間已經擁擠得幾近飽和。未來隨著社科院的遷入,校方預計將有兩千多位師生加入東北校區的覓食行列,而佇立此區的餐廳--國青、活大、將啟用的女九與兩台便餐車--能否填飽每個學生的胃口呢(註一)?





摩肩接踵的活大餐廳

  活大座落於椰林大道底端、總圖旁,一樓設有大禮堂及學生餐廳,二樓為學生社團辦公室。中午是用餐人潮的高峰,地處校園中心,必須容納四面八方的食客,扛起餵飽芸芸眾生的重責大任,而晚餐時刻在總圖闔上書頁,同學們也常選擇幾步路外散發溫暖光暈的活大。不過,龐大的用餐人潮是否造成活大管理或使用上的壓力呢?

  活大管理組李毓璱主任表示,活大用餐人口之多的確出乎意料,而且適逢女九餐廳重新裝修,人數甚至有增加的趨勢。不過,在女九餐廳與社科院大樓分別峻工後,多出的用餐空間可以舒緩活大的人潮,而活大近期也有增加用餐選擇的計劃:Student Lounge將改成機能更完善的便利商店或合作社,而全家則改成滷味區,還未動工的麥當勞將計畫以外帶為主的模式經營。另外,今年十一月一日與統包商續約正式啟用後,活大沙發區將會開放晚上五點半到七點半作為用餐區。不過,李主任也指出活大的空間使用本身有限制,它是名建築師王大閎於民國50年設計的作品,為尊重最初的設計概念,內部修改極不容易,也沒有擴建的可能。

林月先 攝



女九、國青與便餐車

  女九舍餐廳素有「台大最好吃的自助餐」之美譽,用餐時間的人潮並不輸給活大,早餐更在同學間備受好評。不過,今年初為了配合未來的工學院綜合新館工程,因其興建基地將會涵蓋舊機械館、志鴻館以及女九餐廳部分空間,所以在上學期期末考後女九餐廳就停止營業開始拆遷。目前新的女九餐廳已大致完工,短期內將會啟用。

  國青舍遠遠地座落於校園東北角,建築主體是研究生宿舍,一樓設有便利商店,樓下則有學生餐廳。因為地處偏僻,國青舍餐廳常常不在同學的覓食清單上,相較於其他學生餐廳中午的排隊盛況,國青餐廳顯得冷清許多。同一個校區內人潮卻有極大的差異,這歸咎於用餐空間與人潮的分布不均。

  住宿組竇松林主任認為,國青大樓的位置對於餐廳經營的確是一大劣勢。在法學院遷入前,顧客數量不足導致很多餐廳無法經營,校方甚至需要主動提供優惠、拜託廠商進駐。法學院遷入後重新裝潢和招標,生意的確有改善,但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因此,住宿組對社科院遷入樂觀其成。雖然社科院大樓本身會配置餐廳,但是因為教學大樓的限制,輕食為主的形式會與宿舍餐廳有所區別,社科院帶來的人潮應可以補足國青餐廳的需求。依照合約,住宿組預計最晚會在103年重新招標,將會提供更好的餐廳選擇。

  其實為了補足地緣偏僻的缺憾,國青舍餐廳在資工系館前設有便餐車,供餐方式較簡單,只在中午時間提供便飯,是舒緩東北校區大量用餐人口的權宜措施。


校園內的陌生臉孔

  你是否發現在摩肩接踵的覓食人潮中,常見到不是學生也不像老師的陌生臉孔?其實來學校用餐的校外人士也是擁擠的一個因素,學校餐廳便宜又有保障,對只須滿足基本家庭需求的校外人士有很大的吸引力。我們常看到用餐時段一群婆婆媽媽佔位聊天,學生卻托著餐盤坐在天井的椅子上用餐,因此許多學生反映學校餐廳應優先開放給學生使用。

  雖然校外人士來校內用餐可能排擠了一部分學生的使用權,不過換個角度想,龐大的學生人潮其實改變了校園周遭的生態,比如公館商圈、以及接著會提到的後門118巷,某些程度上學生也進入了居民的空間。由此來看,學生、校外人士都生活在同一個空間,「校外/校內」在此並非有效的區隔。另外,校方站在校園開放的立場,也不可能禁止校外人士用餐,甚至,竇松林主任提到其實很多餐廳少了校外人士的消費便難以經營下去。


118巷:擁擠與冷清兼具

  在兩座辛亥路的後門之間,隔著馬路與台大相鄰的便是俗稱的「118巷」餐廳區,範圍包括和平東路二段118巷、118巷54弄、以及復興南路西側。此區原本為住宅區,但附近龐大的用餐人口(除了台大學生,還有和平東路上的上班族)吸引了各種餐廳相繼進駐。二十年前左右,這裡只有十多間餐廳,而今日已增至近七十間之譜。

  每逢午晚餐時段,大批人潮滿擠狹窄的巷道,人人寸步難行。通常越靠近台大的餐廳,也越容易客滿,稍微往和平東路那頭走,人潮會少一些。雖然不至於擁擠到無飯可吃,但往返、尋覓餐廳與等待上菜卻得花上不少時間,對趁中午空堂出來吃飯的學生,稍嫌匆忙了些。

  不過,在118巷做了二十多年、開店十七年的北平餐廳余老闆卻說,對店家來說,客人反而越來越少。越開越多的餐廳稀釋了客源,也讓此區的競爭壓力越來越大。從前要吃飯還得排隊,今日早已不見此番情景。另一方面,針對學生顧客,得要靠著免費飲料、壓低價格等手段維持生意。相較過去的榮景,現在必須慘澹經營才能維持下去,無法經營下去而關店的餐廳早已司空見慣。

  這個感受上的差異,反映了118巷的不均勻狀態。對學生而言,我們可能偏好某些口味、價格低廉、或是離學校近的餐廳。雖然學生的總體數量不斷提升,對店家而言,日益飽和的餐廳數量卻稀釋了客源。整體而言,118巷非常擁擠,狹窄的巷道中人滿為患,與車爭道。但是在用餐供需上,餐廳反而比客人更稠密、擁擠:無論如何我們至少可以飽餐一頓,對餐廳來說卻不一定有足夠的客人上門用餐,以至於經營負擔非常沉重。

  對於一般人而言,在東北校區吃飯,擁擠會是很普遍的感受。不過,我們也可以同時看到活大與國青的天南地北的人潮,118巷也存在類似的狀況,有些餐廳每每客滿,有些餐廳門可羅雀。用餐空間與人潮的分佈並沒那麼一致。另一方面,校外人士到校內、學生到校外用餐也是很普遍的現象,多樣的流動狀態讓東北校區的用餐生態更加複雜。

  在校方的規劃報告中,「東區」經常性使用人數現有一萬一千多人,在社科院遷入後將增至一萬三千多人,約成長五分之一,成長比率不算低,對於東北校區勢必產生一定影響。針對目前此區的餐廳狀況,校方在將來有什麼計劃呢?
林月先 攝



註一:明達館一樓的委外餐廳,因其價位較高,不符合一般學生日常餐飲消費。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