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23日 星期六

書院史詩──書院發展和國內各校的比較







◎張欣嘉

  新生書院是什麼?想必很多大一新鮮人在暑假接到通知單時都有同樣的疑惑。國內現行幾乎所有的國高中都會在暑假結束之際,在學校安排一個為期一到兩天的活動,主要的行程不外乎套量制服、健康檢查、聽演講,回到教室後再繼續聽老師演講。這是我們所熟悉的「新生訓練」,而大學呢?目的性極強的「訓練」導向課程,在台灣各所大學轉化成了什麼形式?

  以台大為例,六年前也是以類似國、高中新生訓練的方式進行。遲至民國97年起,學務處參考海洋大學新生鍛造營的概念,並實地考察美、日、港等知名國外大學的「新生定向」(New Student Orientation,簡稱NSO),訂下了「五年計畫」,預計結合住宿等辦理。並且於當年舉辦第一屆新生書院:結合註冊,為期三個白天,但因倉促成立,沒能有工作人員完整的培訓制度。隔年,開始三天兩夜「溪頭團訓」,訓練隊輔和工作團隊,開始建立活動架構。第三、四屆,活動的流程規劃已趨於成熟,團訓的制度也已甄完整。綜觀前四屆,傳統講課形式的課程為主軸、強制性的意味很重,許多註冊程序非得要參加書院或在書院期間才方便完成,書院沒能有效連結隊員之間感情,隊輔對小隊員的影響力也有限。

  民國101年,宿舍整修完成,按照計畫,課活組增加住宿和延長營期為五天。時間上多出了幾乎一倍,又有了關鍵的晚上時段,所以書院增設了許多軟性課程、本來沒有的國際交換課程、小隊時間和之夜等活潑的形式。今年,住宿安排已定型,課程也只有輪轉上的微調。這兩年包含住宿的方式、小隊時間和之夜的安排,加上前四屆奠定完整的隊輔訓練的體系和架構,反映到小隊員身上可以看見團隊的連結加強許多。

  藉教育部撥款的頂大計畫,各大學也正執行各自不同的「學院」計畫。不同於台大「新生書院」僅限於營隊,學期開始後便無為新生統籌的單位,政大書院以及清大學院則是結合宿舍為大的主體,住宿、生活、社群營造、通識課程再加上定期的講座,為書院內新生甚至非新生提供一個學習的場域。相對於台大現階段的強度,更貼近「新生定向」的宗旨。而和台大「新生書院」相同層級的活動則直接隸屬於政、清書院內部的工作。

  政大書院在結構上是個學校官方設立、制度完整的單位,副校長任計畫的主持人,其下設有新生書院、主題書院和通識書院等不同面向的組織。其中新生書院作為新訓的延伸,專注於為新生提供住宿、課程、文化學習的服務,設有tutor(由學長姊擔任)和導師。通識書院則結合科學和人文領域,以發展有別於大學主體的通才教育。而著名的「超政新生定位創意營」是代替傳統新訓的五天營隊,營期中與學校社團整合舉辦的「社團之夜」更是大受好評。然而,不少政大學生表示,由於計畫由學校官方主導,許多課程早已不符合學生期待,即使多元學生一樣無感,且營期間沒能獲得實質資訊,例如圖書館的資源利用,反而是冗贅的演講佔據了大多數時間。

  清大則是以宿舍為主體,採用申請制度加入,目前分為實齋(厚德書院)、仁齋(載物書院)兩個體系並研擬陸續增設。除了基本的新生服務(例如:代替新訓的新生營、諮詢學長姊的制度)之外,兩院更分別舉辦各種特色課程,如厚德書院就開設了服務學習、社會探究、生涯探索等,由專案導師帶領小班學生探討社會議題、參與志工服務,並不限於大一新生,使書院整體都能共同思索不同主題的可能性,有效完成「同宿共學」。主要為人所詬病乃「菁英教育」的問題,書院的排外性強且占據資源,因為最初是用申請的方式進入書院,篩選過後留下一部分的「菁英」,其他人沒有管道參與,相較之下,台大則想讓「每位」新生都參與到這樣的計畫。

  台大前學務長馮燕表示,現階段書院的進程已超越當初立定的五年計畫,很看好之後的發展。常任總召課活組許珮如希望能夠將書院打出品牌,成為台大的代表性活動。台大新生書院往哪走?老話一句,這仍是一項必然的未竟之業。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