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1月27日 星期一

校長遴選初登場──王汎森大談理念,陳弱水接地氣



◎台大意識報

▌前言

  今日(11/28)是台大校長候選人第一場治校說明會,分別由王汎森院士與陳弱水教授說明治校理念。兩位皆是歷史界出身,王汎森院士曾任中研院史語所所長、中研院副院長;陳弱水教授曾任臺大文學院院長,並在五個國家八所不同機構中有行政、教學、研究的經驗。兩位候選人對於台大未來方向與願景也各有不同想法,以下,意識報將對「台大現況的總體認識」、「治校政策具體措施」、「學生訴求回應」三者,作本日治校說明會的比較與報導。

▌台大現況的總體認識

  在台大現況的了解上,王汎森較少提及對台大的總體認識,校園方面他對學生宿舍和餐廳有一些改善的想像,如或許可以效法UCLA的校園廚房,改變營運模式,另外也提到先前的潑酸事件,認為心理輔導、如何陪伴學生是需要到更高的行政層級來處理的問題;陳弱水則提到台大相對於其他國家的知名大學,在職員、教師、學生的組成中學生的比例特別高,因此許多事情需要老師和學生共同完成;且台大有非常多的科系與單位,在單一個學校的表面下,更像是多元的生態環境,並且也強調台大對社會有極高的影響,應該負起社會責任。

  對於學生參與於校務決策的制度,王汎森原則性的認為學生參與委員會的人數應該增加,陳弱水則提到較多學生和學校之間互動的細節,如學生提問是否能有更多參與校務的機會時,他對校務會議、行政會議理解較深。在台大未來的經費問題上,如邁頂計畫結束,高教深耕計畫接棒之後,經費要如何分配、分配資訊是否對學生公開,雙方都不太敢做保證,不過陳弱水注意到經費問題常常源自於經費用途被固定,不太容易調整與挹注;在院系之間經費分配的問題上,王汎森認為經費差距或許不可避免,然而可以盡量協調,陳弱水則回答台大通常不以院系來分配經費,資源差異常常是歷史演變或科系性質的結果,如理工科通常需要較多電費。

  在國際化的挑戰方面,王汎森並不特別重視排名,如他舉例法國巴黎大學索爾邦校區,出過相當多優秀的人才,然而僅有196名,法國總統馬克宏出身的法國菁英官校排名卻是400至500名,靠前的學校多是英語系的理工大學,不應太相信排名的真實性;陳弱水則在其「最優先事項」中特別談及國際化,認為目前台大校園的基礎建設不足,舉凡網頁、課程、文書、行政等,應透過「公共英語」的使用,讓外籍學者與師生方便學習與認識環境。

▌治校政策具體措施

  王汎森從檢討高等教育的現狀開頭,指出高等教育受功利氣氛浸潤而失去教育理想,相關施政包含:建立高中生進階學習課程、放棄KPI由各領域建立自己的評量標準、成立講座計畫來延攬國際級學者、成立專責公共事務單位與法務部門等措施。

  陳弱水提出了三個「最優先事項」,以及四個「具體治校理念」。最優先事項包含優化募款機制、國際化、強化與校友的聯繫三個面向。其中第三項又與前兩項有關,透過校友聯絡機制讓校友更加了解學校現況,以便能從校友取得更多支援,陳弱水希望能建立「非指定撥款」的「衝刺基金」,這筆額外的經費主要會運用在投資基礎設備、博士生獎助學金、提高一般教師的待遇等。在具體經費的計算上,增加博士生獎助金約需要六千萬,提高一般教師的待遇需要1.2億至1.8億,後者陳弱水認為需要努力的募款才能達成。

▌學生訴求的基本回應

  現場有不少學生提問,就「是否應該更開放的處理服務學習」而言,兩位候選人皆認為可進一步討論,王汎森認為台大校訓是「敦品勵學愛國愛人」,對於社會責任自然責無旁貸,然而就執行方式則應該蒐集學生意見;陳弱水則認為儘管不能讓每個人滿意,但對於改善與成效需要嚴格的標準來檢視。兩位候選人皆未有更明顯的表態。


  在產學合作會造成教育商品化、變向讓學校負擔企業應負的研究成本的疑慮上,王汎森僅提到,贊同張忠謀在一次校務諮詢會議中的意見,研發的重點不應該是賺錢;陳弱水則說能夠先訓練好學生的研發能力,再進去企業做研發(R&D,research&development)是最理想的狀況,但現實上企業的研發能力仍須仰賴大學教授,需要做整體性的衡量,如農產業的企業規模不大,生農學院提供技術支援或許並非不好。

  對於院系資源分配不均,王汎森以自己任職中研院時盡力避免刪減人文社會科的經費為例,會盡量兼顧文理兩領域的平均分配。陳弱水則是較為細緻的談到各院系的差異,舉例而言,經費分配最不均勻之處在各系所辦公室公務人員的數量上,倘若辦公室公務人員數量不足,則系所僅能透過尋找助教來彌補人員缺額,然而小系小所不見得經費上足以負擔,此即導致各院系所的資源上產生落差,對此陳弱水表示,具體政策中要設立的非指定用途「衝刺基金」,將能夠用以挹注在這個資源落差上。

  英檢門檻常作為台大朝向國際化的基礎,同樣備受爭議。王汎森主張需要深入理解英檢問題,但提到一位自己學生的因為沒有英檢而求職受阻,認為「增加一個外國語文就像是開一道窗」,現代工作資格同樣相當仰賴英檢的資格;陳弱水並未遇到英檢門檻的提問,但在學生會所舉辦的「校長給問嗎?」論壇中,陳弱水同樣認為直接廢除有疑義,則需要從細部檢討。兩位候選人皆對國際化有其期待與挑戰,當學生自治組織挑戰英檢門檻的應然性,或許得從英檢門檻做為動力是否真能提升語言能力等核心問題加以論述。
  
  現場也有學生提問「行政會議是否能納入學生代表」,對此王汎森說對於台大各級會議並不完全了解,不過原則同意在學生權益相關的委員會,應該增加學生代表席次;陳弱水則說校務會議可以增加學生的席次,但行政會議有幕僚單位的性質,會盡力保障和學生協商時的列席權益,似乎對學生參與行政會議持保留態度。

  文學院學代周安履於會議上提到,雖然學校過去曾宣稱在與學生相關的議題上,會邀請學生參加行政會議,然而以田徑場事件為例,影響學生權利的借場單最終有送至行政會議,但學生無從得知這項資訊,根本無法要求參加,更遑論表達意見。且學生並無表決權力,是否真能就重要議案提出意見,又或者成為會議的橡皮圖章?仍是一個問號。

▌結語

  本日登場的兩位候選人皆為歷史學者,王汎森提出了許多人才培育、國際化的構想,較特別的是,王汎森較不重視台大的排名。陳弱水則花了相當篇幅介紹自己的行政經驗,因為對校務運作有較多了解,他提出的構想,以及回應學生與教職員的提問時,都較能夠具體回應,例如指出校內公務員資源分配相當不均,以及若要增加博士生獎學金需要的具體金額等。

  剩下的六位候選人,將分別在周三、周四、周五三天舉行施政說明會,對關注校內議題的同學務必到場讓候選人們聽到學生的聲音。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