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青年勞動者的故事--飛飛
「全公司就是在一個工作過量的情況下,但老闆就是不願意增加人力,他就是想要用這麼少的人力去做這麼多的事情。」
她是飛飛,八年級生,某劇團的行政人員。做過銷售業務,從基層的業務員到帶領一個小團隊。本來薪水已經不錯了,業績獎金也很高,但她說她還年輕,還有無限的可能,不想要現在就選擇一直待在熟悉的行業裡面;而劇團,則是她的興趣。因此她辭掉了原本的工作,毅然投入了表演藝術產業,「我喜歡表演藝術,但幕後工作就是如此操勞,」帶有熱情的她並不是莽撞進入產業,「只是真的沒料想到工作這麼辛苦,薪水這麼差。」
每一天上班,表定是九點半到六點半,但因為是責任制,很常在辦公室待到九點十點、甚至是十一點。「十點下班,吃個東西十一點多,晃到家十二點,洗完澡十二點半,耍廢完兩點,一天就這樣過了。隔天九點半上班。」劇團在旺季的時候每個週末都有演出,事情常常做不完,
每個禮拜要休一天都很困難,因此很難符合勞基法的規定。即使不在公司,在家裡也都在做工作上的事情。「這個假不是假,睡完覺就沒了。生活非常沒有品質,沒有餘力去想別的事情,也沒有所謂的個人生活。」
現在的她月領28K,而這還是跟老闆爭取調薪之後才有的薪水。因為住在家裡,不用付房租、水電,也不用給孝親費,因此雖然生活開銷有辦法支付,但如果要達到自己理想的生活品質也是明顯不夠的。而若今天不是原生家庭的支持,兩萬八要在外面生活,這薪水根本活不下去,
更不用提要結婚、買車、買房了。飛飛說,跟她同期進入公司的新人,薪水甚至比她少,但因為劇組人員的流動率很高,而劇團也算是小有名氣,如果有人因為對薪水不滿意而離開,老闆隨時可以再請一個人。
「難怪現在年輕人不想結婚,不想要買房子。根本沒有錢做這些事情,徹底的沒有錢。」
二、勞動處境
失業、低薪、貧窮是當今台灣青年所面臨的處境,關鍵評論網2017 的「厭世代」專題報導[註一],稱1990 年代前後出生、初入社會的年輕世代,因為共同面臨看不見的未來,而成為一整個厭世的世代。報導中描繪真實的個案,
並輔以實際數據呈現青年所面臨的經濟環境,我們也訪問了幾位畢業不久的同學,透過巨觀的統計數據,及微觀的勞動狀況,我們得以窺見一整個世代所面對的惡劣勞動處境。
高失業率
2016 年台灣15-24 歲青年的整體失業率為12.12%, 其中有三成的人表示因為工作待遇太低,即使有工作機會也無意願就業[註二]。青年所面臨的低薪狀況並不能單純歸因於個人能力的不足,而是初入社會的整個世代都面臨的整體勞動市場的低薪,如馬英九政府所提出的22 K薪資政策就是一例,該政策雖然立意是鼓勵企業多雇用年輕人,但也可能造成反效果,等同於告訴企業,社會新鮮人只值得這樣的薪水,在企業成本考量下,讓22K 淪為企業聘用青年的薪資標準。若跟22,000 元相比,行政院主計總處在2016 年的家庭收支調查[註三] 中指出,平均每人每月支出為21,086 元,兩者相差不到1,000 元,若再以消費支出最高的台北市28,476 元計算,青年不僅無法儲蓄,更可能面臨支出大於收入的窘境。即使我們不以政策的22,000
元計算,從勞動部職類別薪資調查動態查詢[註四] 中也可以發現2016 年大學畢業生的起薪為28,116 元,而15-29 歲青年的初次薪水平均更是僅有25,540 元[註五],且有超過四成的人薪水皆低於25,000 元。
將視角轉向真實的個案,以我們的受訪者為例,兩位目前皆生活在台北市,但他們的薪水也都未達3 萬元, 一位擔任國立大學駐警的受訪者表示,扣除房租與孝親費後,自身可以運用的生活費用不到1 萬元,而這筆費用必須處理包含交通、伙食、生活用品等開銷。未來想補習考國考的他,還必須再從各項生活支出中盡力擠出補習費用,為的是更有保障的未來,但這樣的夢想在低薪環境下真的有可能實現嗎?他說,只能努力靠加班費。
高工時
高工時也是勞動處境十分嚴峻的問題,除了因為低薪必須加班而加長工時,台灣正常工時本身就相當高,從行政院主計總處的薪資與生產力統計年報中可以看到,2017 年每人每月平均工時為169.6 小時[註六],年平均約為2035 小時,在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國家中高居第三名,如果以每日工時8 小時來算,台灣勞工每年每人比各國平均值多工作約35 天[註七]。這還不提各種不被列入正式計算的隱形工時,根據1111 人力銀行在2017 年所做的上班族工時現況調查就表示,每週平均隱形工時高達9.7 小時[註八]。
加班、隱形工時導致的高工時的現象不僅呈現在數據中,同樣體現在從事藝術工作的受訪者飛飛身上,表定的每日上班時間是早上九點半到晚上六點半,但她說這種「正常」工時其實是不太可能的事,實際上一路待到十二
點都是可能的,而在有演出時,週末卡在檔期上,一個月僅休四天,這還不包括那些因為責任制所造成的工時的灰色地帶。高工時的代價是惡劣的生活品質,平日扣除通勤與上班,沒有空閒娛樂,休息日更僅僅是用來補足平日上班所缺乏的睡眠時間,生活完全被工作所填滿。
非典型雇用
除了低薪與高工時,另一個問題則是非典型僱用的盛行,企業與政府為了降低成本,逐漸摒棄傳統的正式聘僱, 開始運用外包、約聘、臨時人員等方式僱用員工,2016 年15-24 歲青少年中即有近四分之一的就業者從事非典型工作[註九],非典型工作的工資、福利與工作保障都與正職有明顯的差異。擔任國立大學約聘駐警的受訪者就指出,
正職與約聘的起薪差了1.5 萬元到2 萬元,但工作內容並無明顯的差異。如此之外,非典型僱用對青年來說更大的影響是,沒有正式的升遷管道,青年即使「吃苦耐勞」,
也依舊看不見往上升的可能。在這些工作條件下,青年究竟要怎麼樣樂觀而不成為厭世代?
勞動困境的巨觀背景
將時間回溯,我們可以隨著歷史脈絡窺探過往台灣的勞動處境。1980 年代,世界開始了貿易自由化的浪潮,
台灣也自1987 年解嚴以來,歷經了一連串的經濟制度變革[註十]。隨著國際熱錢的流入,銀行法的修改使台灣正式進入金融自由化的大門;經濟自由化、國營事業私有化, 國家對經濟的管制手段減少,直接干預能力越來越弱(李宗榮,2009),台灣於是逐漸偏向新自由主義全球化的經濟型態。
新自由主義,意即相信自由市場具有絕對的優越性, 在競爭性市場的理性下,自利行為便能自發的構築市場秩序,而在此過程中,只需要有限的政府參與。然在有限的政府參與下,市場的開放使企業大型化,財團的影響力急劇上升,挾資本外移進行經濟政策上的要脅,
每每觸及加稅以及加薪問題,企業便以出走迫使政府順從其意。
而以下兩個面向更直接說明了台灣勞動現狀形成的原因:
(一)台灣與兩岸貿易自由化
在兩岸經貿往來的擴張下[註十一],大型企業為降低市場的不確定性,將資本外移到中國或東南亞,追逐廉價勞動力來擴大勞力密集的下游代工產業。這種企業擴大的模式不僅壓迫本土中小企業的生存,更造成大型企業在台灣的僱用人數下滑。企業主所得與利潤雖增加,勞工的議價能力卻越來越低,薪資成長因此停滯甚至下降。
過去二十年間[註十二],台灣的出口貿易總額占國民生產毛額(GNP)的比例由40% 上升到了2011 年的73%。對全球貿易的依賴越來越大,對中國的貿易也持續擴張, 直至2011 年兩岸ECFA 的簽訂,台灣對中投資的資本輸出比例來到80%。開放貿易也會導致所得分配的惡化[註十三], 《崩世代》一書對1992 年到2009 年的兩岸經貿往來與失業率、貧窮率進行分析,發現資本外移的速度越快,台灣的失業率與貧窮率也就越高。
(二)台灣產業結構的改變
崩世代一書指出[註十四],近三十年間台灣GDP 與薪資的關係可分為三階段。1981 年至1991 年間,兩者成長幅度一致,企業與勞工維持著相當程度的平衡;1990 年至1999 年,GDP 與薪資已有脫勾現象,企業與勞工的關係逐漸失衡,衝突不斷增加;2000 年至2010 年,兩者已完全脫鉤,財團與勞工享用的經濟成果失衡,勞資矛盾終於來到高點。這與台灣產業結構的轉變脫不了關係。1990 年後, 台灣經濟面臨資本的外移與產業的升級:製造業大舉外移,使得服務業佔就業結構的比重持續上升,然服務業的受雇人口多集中在薪資水準偏低的低階服務業,加上企業引進責任制與無薪假,刪減全職工作機會改以非典型就業替代、迫使實質薪資下滑[註十五];中小企業難存活,更導致社會流動停滯、青年失業與彈性工作擴張。
縱觀而言,台灣在1990 年代歷經了劇烈的經濟與政治的轉型以及產業結構的轉變[註十六]。金融產業快速自由化,新台幣大幅升值使得出口結構被迫往高附加價值的產品方向調整,人力成本及環境成本提高後加速製造業外移,過去「高成長,低不平等」的現象,已逐漸逆轉成「成長停滯,不平等擴大」的問題。
學者紛紛指出,台灣過去整的工作分布趨勢為高薪工作先增後減,低薪工作先減後增,而服務業逐漸取代製造業,是造成薪資兩極化的重要原因(張宜君,2016);台灣過去十餘年逐漸形成「本地接單,海外生產」的便宜經濟型態,是造成本地薪資凍漲、所得分配惡化的主因(朱敬一與康廷嶽,2015);且勞動低回饋的情形在年輕世代較為嚴重(Haepp 與Hsin,2016)。
三、改革
面臨這些惡劣的工作環境,現在處於校園中的學生, 未來都將成為職場勞動者,終會面對真實的勞動處境;即使尚未步入職場,也有許多用課餘時間打工的同學現在就已具備部分工時者的身份;即便是沒有打工的同學,校園中的行政人員、教師、清潔工等勞動者也與學生共同生活, 維繫且影響著校園的運作。學生從來就無法置身於勞動議題之外,也有許多人正為了改善青年險峻的勞動處境,在持續地倡議與行動中。
這些校內外的青年倡議者中,我們訪問了台大濁水溪社[註十七] 的楊子敬與台灣高等教育產業工會青年委員會[註十八] 的蘇子軒。高教工會青年行動委員會一直以來,包在包括兼任助理、打工族薪資等議題上,都為學生勞權發聲,也參與這次組織青年團體的合作與行動。濁水溪社則是開始在臺大校內舉辦講座、進行勞權相關行動,例如台大周邊薪資地圖、窮忙音樂節等活動,希望能將勞動議題帶入校園,關心台灣土地上的大小事。在民進黨政府2016 年上任後提出的「刪除七天國定假日」修法案,高教工會青年委員會與濁水溪社皆有參與勞團的抗議。
身為青年的兩位,在學生時期便站出來行動,目的是要對抗惡劣的勞動環境,期望能改變青年貧窮乃至整體社會勞動條件惡化的狀況。蘇子軒認為有許多政策都是在助長青年貧窮,例如學習型助理、22K 計畫等,楊子敬也指出國家順應企業的產業彈性與整體勞動市場的非典型化, 都使青年面臨更加嚴峻的勞動環境。他們表示,以往的抗爭訴諸對象多為政府或競選公職的候選人,但國家其實是受資本利益驅動、不斷順應資方的角色,對勞工權益的保護十分消極,所以勞工更重要的是要組織自己的集體力量,而非依賴政府;要透過組織工會來團結力量,爭取自己的勞動權益。
然而,也有其他倡議者對國家角色有所期許,由台灣勞工陣線協會出版的《崩世代》一書中,即提出「創新福利國」的願景:國家不應該順應過去新自由主義所強調的小政府大市場,而是應積極的扮演社會福利與產業創新的角色,由政府帶領企業一起維護社會公平、分享與分攤風險。
回歸到自身,我們終想探問學生可以有哪些作為?除了我們傳統想像的如佔領、上街等行動以外,學生可以有很多自發性的、低門檻的作為,例如發傳單、舉辦短講, 在去年勞基法的抗爭中,我們也可以看見許多由學生發起的貼貼紙、法會[註十九] 等文化干擾行動,濁水溪社也曾成立粉絲專頁[註二十],定期關注執政黨候選人對於勞基法的表態,抗爭不一定只能上街,一個留言也能是一種抗議。這些容易踏入的行動,正可以發揮影響力,鼓動越來越多人一起關注勞權議題,共同改善惡化中的勞動環境
============================================
[註一] 關鍵評論網專題報導〈厭世代:低薪、貧窮與看不見的未來〉https://www.thenewslens.com/feature/millenial-angst
[註二] 中華民國勞動部〈105 年青少年勞動統計分析〉https://www.mol.gov.tw/announcement/2099/32391/
[註三] 中華民國行政院主計總處〈105 年家庭收支調查報告〉http://win.dgbas.gov.tw/fies/a11.asp?year=105
[註四] 中華民國勞動部職類別薪資調查動態查詢 https://pswst.mol.gov.tw/psdn/Query/wFrmQuery00.aspx
[註五] 中華民國勞動部〈15-29 歲青年勞工就業狀況調查統計結果〉https://www.mol.gov.tw/announcement/2099/31602/
[註六] 中華民國行政院主計總處〈105 年薪資與生產力統計年報〉https://www.dgbas.gov.tw/ct.asp?xItem=40115&ctNode=3103
[註七]OECD Statistics https://stats.oecd.org/
[註八] 1111 人力銀行〈上班族工時現況調查〉https://www.1111.com.tw/news/surveyns_con.asp?ano=109367
[註九] 中華民國勞動部〈105 年青少年勞動統計分析〉https://www.mol.gov.tw/announcement/2099/32391/
[註十]《未竟的奇蹟:轉型中的台灣經濟與社會》,「台灣製造」的崛起與失落:台灣的經濟發展與經濟社會學,頁8
[註十一]《未竟的奇蹟:轉型中的台灣經濟與社會》,進擊的巨人:台灣企業規模迅速成長的原因與後果,頁230
[註十二]《崩世代:財團化、貧窮化與少子女化的危機》頁17,全球化下的兩岸經濟
[註十三]《崩世代:財團化、貧窮化與少子女化的危機》頁19
[註十四]《崩世代:財團化、貧窮化與少子女化的危機》頁104,薪資失落的十年
[註十五]《未竟的奇蹟:轉型中的台灣經濟與社會》,「台灣製造」的崛起與失落:台灣的經濟發展與經濟社會學,頁10,表一
[註十六]《未竟的奇蹟:轉型中的台灣經濟與社會》,當代資本主義社會中的剝削情況:以台灣製造業為例的實證分析,頁441
[註十七] 台大濁水溪社臉書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ntudalawasao/
[註十八] 台灣高等教育產業工會青年行動委員會臉書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youth.theunion/
[註十九] 焦點事件報導 http://www.eventsinfocus.org/news/2132http://www.eventsinfocus.org/news/2136
[註二十] 「每日關心民進黨青年候選人對勞基法修法的表態狀況」臉書專頁 https://goo.gl/rbBe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