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問 李芃萱
從解決問題出發
去年八月,長興街的BOT宿舍即將啟用,就出現電費太高、還沒看房卻要繳訂金等爭議。剛上任沒幾天的學生會福利部長阮俊達(法律三)得知消息後,便和新組成的團隊開始著手處理。
「那時候BOT還沒有生治會,所以我們那時候就是要幫BOT成立生治會,同時要主動去瞭解BOT有多少人會遇到這樣的問題。」在瞭解狀況後,福利部蒐集了BOT板上有參與討論的同學的ID,主動寄群組信給同學。他們彙整同學們的意見,然後進一步跟負責BOT管理的太子建設做協商,把事情說明清楚,同時要太子建設做出看房後訂金可以退還等多項承諾。
接下來的一年中,福利部處理一 個又一個接踵而來的校園議題。不論是新體場地的借用,圖書館物品遭竊,腳踏車架的更動,男十三舍的拆遷,一直到選課截止時間的爭議,都是福利部處理過的議 題。這便是福利部工作的起點:當學生碰到問題的時候福利部著手整理,把意見傳達給學校,再把學校的回應在NTU板等公開板上進行說明,試著去解決問題。
被動地解決問題,只是福利部第 一階段的目標。阮俊達表示,福利部有設定三個階段的目標:短程、中程、長程。短程目標就是解決校園中的問題,建立同學的信賴。中程目標是主動且持續地關注 幾個大的專案,處理校內一些結構性的問題,像是校園安全的校警人力問題、學雜費議題等等。而長程目標則是幫台大學生「培力」,建立台大的公共領域,讓學生 有能力、有意願參與公共事務,遇到問題時也有辦法解決。
團隊的誕生
儘管一開始就把目標給設定好了,可是在實行的過程中也必然地面臨許多困難,福利部也在過程中進行調整。就連團隊運作方式的確立,都是一大挑戰。
「其實我們一開始的情況是,有先例但是沒有傳承。」過去兩年的福利部有部長,但是沒有團隊。於是,阮俊達回去看三年前的NTUSA板,參考第十八屆福利部長陳拱辰的作法。在摸索的過程中,福利部的團隊也慢慢成行。除了原本由學生會長找來的基本團隊成員,在學期開始後就有大一個新生,還有許多成員是因為自己碰上問題而需要福利部的幫忙,最後決定加入。於是,一個十多人的團隊慢慢成形。
「福利部社團化」是許菁芳參選 會長時的重要政見,用意正是經驗傳承,不要一屆福利部做完就消失掉。阮俊達提到,本來福利部會分成好幾組,盡量由大三、大四的成員跟大二、大一的搭配,用 這種方式來訓練學弟妹。可是後來的工作方式比較機動式,直接在工作板上分配每個專案的負責人。很多議題具有時效性,需要在一天內解決、po板說明,這時候就會直接由阮俊達指派工作給部員。
「事情多起來時,我們人手根本 就不足以分那麼多組,所以比較小的議題就會讓大一的直接上火線……後來有些人就開始習慣接洽體育室,有些人習慣接洽總務處,有些人習慣作會議紀錄或幹嘛 的。」而另一個理由是,面對校園許多議題時,大三大四的不見得會比較有經驗。大家都是從零開始,漸漸熟悉校園事務。
網路上的迴響
網路上的討論,是福利部非常重視的環節。「我每天都會看將近四百個ptt2的個版。」阮俊達表示,為了掌握校園內所發生的問題,他每天有五、六個小時花在BBS上。NTU板、NTUSA板上的校園事務他都會盡全力去瞭解。「只要手邊有電腦的時間,我就會上B。我每天早上起床就會發現,從我睡覺到我起床,工作板就多了十幾篇文章,我一想到就會胃痛。早上上課時我就抽空用系館的電腦上B、或是跟別人借筆電上B,在公司打工時有時後也要開一下BBS,如果在社團社課就也是跟別人借電腦上B……」
「我們希望讓學生的抱怨不會流於純粹情緒性的發洩,而是可以轉化為有公共性的討論。」現在,只要NTU板 上出現什麼跟校園相關的議題,不久後就會有福利部的成員現身。阮俊達提到,發生事情的時候,大家往往會很激烈地批評,可是沒有人會去查證,然後隔一陣子事 情慢慢被大家淡忘。福利部必須在討論還很熱烈的時候,就出來跟大家說明,並且對議題做持續的追蹤,甚至在討論冷卻之後繼續把訊息公開給同學知道。
阮俊達認為,網路上的討論在這一年下來確實有變熱絡。有更多人願意參與這些議題的討論,並且理性地提出解決問題的方式。隨著福利部做出成效,漸漸有同學遇到問題時,會主動寫信找福利部協助。
搭建學生與學校的橋樑
如果福利部的主要任務之一是幫 學生與學校溝通,那學校到底有沒有在聽呢?阮俊達表示,剛開始當然都是同學有問題的時候,福利部才會有機會跟相關的處室接洽。這是一個互動的過程,福利部 在處理問題的過程中,讓學生更瞭解學校的情況;而許多行政處室也在一次次的交涉中明白,到要做決策之前應該要考量學生的聲音。「學校的一些單位他們瞭解到 說,當他們今天做了什麼事情,是沒有事先考量學生觀點的時候,學生就會上BBS,然後福利部就會看到,就會去找他們。」
阮俊達提到,上學期的時候主要 便是在這些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熟悉各個校園議題,同時也培養默契、建立信任關係。到了下學期,福利部逐漸從這些大小議題中,耙梳出一些校園中結構性的問 題,於是就有能力主動提出學生心目中改進的方向,提出一些連署和行動。像百大維新這樣子的大型評鑑活動,便是建基在一整年下來所累積的成果之上。
阮俊達舉腳踏車架的例子,他說,總務處事務組在更動腳踏車架時,本來都自己決定,可是現在在更動之前,都會事先跟福利部聯絡,瞭解學生的意見。可是,當許多處室已經懂得主動來瞭解學生看法的同時,學生自己呢?
沒人關心校園,沒人監督福利部
阮俊達說,福利部其實面臨了代 表性的問題。行政單位在執行新的措施之前,就事先徵詢福利部的意見,固然是件好事;可是這時候,福利部究竟該用誰的意見作為判斷的準則呢?阮俊達認為,福 利部似乎沒有資格代表大家做隨便提建議,可是當他們想要詢問多數學生的意見時,卻又遇到了瓶頸。
「當我們想在問題發生前就提前 處理時,會先把把學校可能推行的政策列出來、希望大家可以思考討論。可是我們發現,當我們把問題列出來時,因為學生還沒有看到問題,所以還沒得抱怨,所以 這種討論不會有什麼迴響。」福利部提出的這些議題,就常常石沈大海,淹沒在其他的更緊急的討論串之中。於是,福利部只好自己做功課、蒐集意見有多少算多 少。
「有些時候其實是我們在幫大家 決定,因為反正沒有人想決定。」當多數的學生沒有在關心公共事務時,自然要等到出了問題之後,才會去瞭解、進而才會對事件有自己的看法。阮俊達認為這其實 是一件很危險的事。「如果我們想要亂搞的話,我們什麼都可以做。沒有人關心公共事務,就是沒有人監督我們。」
阮俊達認為,福利部並不是萬能 的,並沒有能力包山包海的瞭解到所有學生的意見。他覺得,學代其實可以扮演這個蒐集意見的角色,在自己的選區瞭解周遭同學的看法。福利部可以和學代一起討 論、瞭解學生的需求,這樣福利部的建議也才有民意基礎。其他不同的團體,像是各個系學會、社團等,都代表了不同的同學,平時也各自處理不同的議題、擁有不 同的專業。這些團體,其實都可以跟福利部連結,處理跟大家切身相關的議題。
公共領域的門檻?
公共參與如何成為可能?阮俊達回顧自己的經驗,認為公共參與其實沒有門檻:重點在有心。他提到,「在接任福利部長之前,我記得的名字只有李嗣涔和馮燕。喔可能還有宿舍的輔導員。」就連現在駕輕就熟的BBS,在上任之前他也幾乎不會po文。「很多人會覺得自己準備不夠,所以不敢做什麼事。但其實你不必覺得自己準備好了才能做這個位子。」阮俊達認為,他和其他的部員,其實也都是在擔當責任的過程中慢慢學習。「參與公共事務就是這樣,只是你想不想做的問題。」
組織團隊、帶動討論、解決問 題、建立信任、提出建議……阮俊達表示,福利部這一年來確實改變了一些東西。在小議題一點一滴的經驗中,福利部累積了不少能量,這樣的能量也在校園中逐漸 的散播開來,造成了改變。然而,如何擴大公共議題的討論,並且真正完成幫「培力」的長程目標,不僅是福利部想完成的任務,也是我們所有人都需要努力的理 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