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5月2日 星期四

生活漫遊


◎生活故事採訪小組:公衛一 許筑淋/大氣四 陳梁政




  法學院周圍多為政府行政單位,幾乎沒有育樂場所和平價餐廳營業。交通不發達的時代,一般學生很難在台北市暢行自如,生活範圍局限於徐州路一帶,或是只有上課才會通勤來此。直到近年捷運、公車系統完備,附近的區域導寺這塊地搖身一變為輻輳之地,十分鐘以內可以到達北車、東區、西門町或光華商場等地方,但與校總區的距離仍造成困擾。
     
      早期這一帶的飲食環境以校內的餐廳與一旁宿舍區的餐廳為主,此外附近有許多外省移民聚居在此,外省美食的獨特風味令人難以忘懷。後來華山市場整建完畢,二樓有很多熱炒,但必須在騎樓下排排坐,那時用餐景況真是蔚為奇觀。而說到多年來最受校友愛戴的金字招牌,不能不提東和禪寺樓下的龍門客棧,以及華山市場旁的家園餐廳,串起一代代台大人的美食記憶。2000年丹陽街開通才形成多樣化選擇的小吃街,青島國宅的騎樓下,也開始出現附近學生消費的各種早餐店與商店,法學院的學生再也不用為下一餐發愁了。
       
      來到徐州路以及鄰近的紹興南街和濟南路一帶,從公衛大樓頂放眼所見皆是蓊鬱的樟樹,這些樹齡至少超過五十年,是市中心難能可貴的綠色奇蹟。不管是晴天的綠意或者夜晚昏黃燈光的照亮,都有不同的樣貌,林道的蔭涼讓學生們在繁忙的生活中得到喘息與撫慰。



王業立老師:「那時候最好的交通工具就是○南,一下了課就搭車到西門町看個電影,或者去中華商場逛街。另外很多北一同學會帶我們到他們的地盤上,像是去重慶南路書店逛,或者北一附近吃冰。少數人像我有機車,時常載著女生去西門町,可惜載了三年都沒有用。」


鄭秀玲老師:「法學院這邊很小,我家住台北,其實我沒課就跑回家了。當時已經有不少學生刊物,可是我受到母親影響,主要靠報紙來獲得訊息,並且絕對不只閱讀一份。」

蘇碩斌老師:「下課時間我們就是在宿舍打個牌,晚上到龍門附近滿天飛、名門燒臘、小麵店等小吃用餐,偶爾到華山市場吃個熱炒,已經是非常高檔的享受了。龍門水餃是活生生的回憶,我們曾經抗議過龍門水漲船高的價格,雖然完全沒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