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5月29日 星期二

106-2學生自治選舉:專訪學生會長候選人1號江昱霆




◎台大意識報

106-2十合一聯合選舉將於531 日(四)舉行,為了讓大家在投票時有更多的參考資訊,意識報特別訪問了學生會長候選人,希望大家可以對他們有更多認識。

本篇受訪者為第31屆學生會會長1號候選人—江昱霆


一、參選動機與政見

問:請問您為什麼參選學生會長?您的理念為何?

過去在大學部時,與學生自治沒有太多的接觸,後來陸續參與全校校活動及其籌辦,又在碩一、碩二時擔任新生書院的隊輔,在活動過程中發現自己很喜歡與人互動,而後繼續維持與小隊員的聯絡,讓我發現有些問題實際存在而未被解決。透過參與這些活動,讓我了解全校性事務如何運作,接觸各式各樣的人之後,也讓我發現不同問題,因此後來參選了學代。剛好今年學校面臨深耕計畫、校長遴選等爭議,剛好是一個台大改變的機會,如果在學生會長這個位置,擁有更多資源、話語權,透過我的經驗能為台大做更多事。另一方面,也透過我的經驗,讓更多像我一樣原本沒參加學生自治的人更能進入學生自治的場域。

我的理念是承襲著這個脈絡,從高中到大學、從只顧自己的課業,到踏入學生自治、參與公共事務的過程,是必須跨越一條線的。以我自己的經驗,從關心團體行動、參與活動,到產生對學校的認同、看到問題,再演變為隊議題的參與並對這些公共事務產生興趣,這是階段性的過程。我希望學生自治有更多人的參與,透過比較平易近人的活動舉辦讓更多學生能參與學生的活動,再慢慢接觸學生自治並產生興趣、能夠擴大學生的參與。

Q:有關「提點子」這項政見,您為什麼採取這樣的模式?

當初在政見的發想上,考量到這屆學生會的Line平台,本意是希望能讓大家對校園事務更關心,但事實上除了即時的資訊傳達外,似乎未能發揮公共參與的功效。當然,提點子可能也會面臨這個問題,所以還是必須先提升學生的公共參與,也就是透過活動階段性地做到。因此在提點子的實踐上,未來可能會再進行利弊及可行性的評估。有一個可能性是進行試辦,提點子的好處是可以附議,除了看出意見還可以看見聲量。但現下會遇到的問題可能是,會提點子的人同樣是原本就有參與的人。

Q:您以自身經歷提出從活動參與到學生自治的階段性轉變,但參與活動是否真的會發展認同?

我不可能保證所有人參加活動都會發展認同,但我認為如果參與活動後有一個人能夠進入公共參與,就是有價值的。這些活動的價值在於參與門檻低、方式具有親和力。我認為從活動到對於自治團體的了解是有一定轉換率的,這個過程中學生會也應該更主動去傾聽他們的問題、與他們互動,可以讓他們更能了解校園自治的運作。

學生活動的本質是,除了興趣因素外、還有透過人際網路進入參與,在幫忙過程中就能讓他們對學生會更了解、願意接受資訊,未來就有接觸議題甚至進一步參與的可能性。

之所以會提出與社團合作,社團本身相較於個人本身,參加社團的人對團體參與、學生事務是願意付出的,如果學生會給予一些支援,在這個過程中,社團成員也會自然進入學生會活動的參與中。他們本身對團體的事務是有所關心的,當學生會提供有資源、有人力、有權力的位置時,就能讓這些原本就想做些什麼的學生往這個方向發展。

Q:這會不會變成花學生會的錢幫社團辦他們想辦的活動?

其他兩位候選人提出的參與式預算可能是如此,但我提出的與社團合作並非這樣的概念。例如我提出擴大舉辦音韻獎、電競大賽,這些都是原本社團已在舉辦的活動,但他們面臨人力、資金的不足,學生會合作有幾個好處。第一,學生會拉贊助較容易也較能得到更高的額數。再者,社團可以提供學生會缺乏的專業,而學生會可以補足人力上的不足。第三,社團本身也希望擴大活動的規模,拉贊過程中廠商會考慮觸及規模。擴大規模過程中,可能需要其他社團的協助,學生會可以做的是串連各社團。

這除了是社團想辦的活動,也會是對學生有所助益的活動。之所以在政見中提出這些活動,首先是希望台大的人才能有發揮的舞台。第二,台大除了學術是頂尖之外,我也希望在各個領域都能夠有指標性的活動、它是能夠為台灣培育人才的。並且,我不希望像過去學生會花費大量預算在大型康樂活動上,這不是大型康樂性活動、不是玩樂性質,我做的是結合各社團原本就有在做的事擴大。這反而是把原本分散的資源聚集起來,不一定會花更多錢。

Q:是否有造成預算大量花費在這類社團活動上的疑慮?您如何決定要擴大舉辦什麼活動?

所以我主要是希望透過贊助的方式,並且,活動需要的花費對於社團可能是很重的負擔,以大型活動而言,對於學生會而言是很少的,以學生會名義要拉到這個額數的贊助相較是容易的。

我們會經過可行性的評估,篩選出一些在資金、人力上認為能夠合作的活動或競賽,並與社團合作。辦任何活動都會有取捨的問題,以學生會的立場,會盡量主動與有意願的社團接觸討論、傾聽大家的想法,但能否做到就必須考量實際的狀況。

Q:是否能夠更詳細地說明您評估的原則是什麼?

另外兩位候選人提出的參與式預算相較來說篩選比較困難,資源比較少的社團也未必有能力與人力進行投標或企畫書的撰寫,比較大的社團比較容易拿到這個標的。參與式預算仍然存在篩選的標準,並非什麼活動都能舉辦,這是任何做法都會面臨的問題。

我認為我們還是要參考以往的經驗,看過去曾舉辦類似活動的贊助金額及影響規模等,我會先進行這樣的評估。價值的選擇上,我的出發點會是增加台大的影響力及培養社會人才。

Q:提出這麼多政見能否達成?政見無法落實,如何負責?

我們當然盡力去做,我覺得我可以給的承諾是,跟社團聯合的競賽是可以做到的。諾貝爾獎講座最困難的是時間的問題,我可能無法保證,選上後希望能夠提早規劃,還是有機會做到一定程度的。

二、校內議題與學權推動

Q:您如何評價有關學生會長及學代的代表性問題?

我覺得我們在做這些事情時,是從正規的法律程序選出來的,我們有正當性。代表性的部分,我希望能做的,就如同參選理念所說,促進學生的公共參與。投票率低不代表沒有代表性,不過我還是希望能提升參與。學生自治對學生的參與門檻是高的,所以我希望透過輕鬆的方式讓學生慢慢進入學生自治,而我認為社團也是學生參與公共事務很好的一個跳板。

Q:您覺得學生會與學代會應該維持怎樣的關係?

建立在理性溝通的基礎上,學生會是行政機關,學代會有監督責任,我作為學生會,面對學生會內的事務時,會充分與學代會討論、合作。例如面對學校或校外的重要議題時,我會更強調雙方的合作關係,我希望能夠建立協商溝通的機制,在解決問題時進行理性的討論。在會議上與校方交鋒前,可以先進行討論、達成共識,以維護台大學生的權益。

以這屆對學生會長的糾正案來說,就我的觀察,學代們之所以對學生會長有所不滿,是因為學生會長的態度是比較高傲的,當時提出糾正案是針對他的迴避及過晚發出聲明,在糾正前我們有透過質詢進行敦促,但學生會遲遲不表態。對於他的迴避或拖延表態,在我質詢他是否覺得表態過晚之前,他不覺得自己的迴避及拖延是有錯的。作為一個會長,我未來會用更好的態度與學代會溝通。

Q:您是否支持校內設立言論自由廣場?

我認為不取締、不審核就是言論自由的重要意義,這個空間的設計對於公共參與而言是有幫助的。我認為有關有違法內容的言論表達物,不應該用事前審查的方式,而是以事後依據相關法律予以處理。

Q:言論廣場的設置是否會使得校方正當化對其他空間言論自由的限縮?

我認為不至於,嘴巴在我們身上,學校管不了。針對現下校方對於校內言論管制的狀況,站在校方、學生會的立場,我們必須維護校園安全或校園中的整潔,因此我認為是合理的。如果有一個專門的地區,在現階段是便於管理的。不得不承認台大的言論自由不如其他更進步的國家,因此我們必須思考怎麼讓大家更好地發聲、是否可以參照一些國外的大學,如果有更好的例子,學生會也可以向校方提議。

學生方也應該成立一個小組,與校方共管,在空間的處置上不能由校方單方決定,必須經由與學生會的討論。學生會的立場是,只要不違法,就不多加干涉。

Q:您會採取什麼樣的模式爭取學生權益?以您的政見為例,您會如何推動?

第一,我會想更多地與學代會合作,實際上我們在爭取權益時,一定是一方黑臉、一方白臉;第二,如果是學生事務的討論上,在學生會跟學代會之間,我會希望採取會議路線;如果是學生會對校方,或學生會和學代會一起對校方,就不排除用抗爭路線。

在政見中提到的校外自主學習抵免的推動,必須回到各院系上,我會希望能把各院系的學生代表集結起來共同討論、了解課程規劃,在系務會議、院務會議提案。學生會跟院系學生代表討論過程中,可以針對各院系課程狀況實習狀況、服學狀況,進行資訊的整合,讓大家知道其他系所的做法、看見一些相較合理或不合理的狀況,所以我認為資訊的公開是重要的。

休學年限從兩年增為三年,層級會比較高,可能要由教育部、行政院修改法案,但我希望能夠呈現其重要性,這對碩博士生影響非常深。
有關服務學系內容的調整,首先是先成立服學小組,了解各個院系的服學狀況並向學校進行整體的報告及倡議。

再者,有關英檢門檻廢除,我會延續現在學生會的作法繼續爭取,在全校師生有共識的情形下,可以全面檢討台大的語言政策、加開課程,有些免費的檢定可以自辦,提供給有意自主學習、提升語言能力的同學。以大學的立場,我希望能讓規定變得自由,但提供資源,讓有興趣的同學自己學習。

三、校長遴選爭議

Q:您對這次校長遴選的爭議有什麼看法?

我覺得這次的爭議有三個主要的點:第一、管教授本身在爭議產生時採取迴避的態度,這導致問題沒辦法得到第一線的解釋及解決。第二、校方及遴選委員會的不作為與不表態同樣也讓爭議無法緩解。在3月24日校務會議前,校內就存在要求說明的聲音,但遴選委員會和管教授的態度都直接認為教育部是錯的、是政治介入校園,我認為這樣的態度是可議的,讓爭議無法解決且校外勢力有介入的空間。第三、在3月24日的校務會議中,校方和挺管的老師理應和學生理性溝通,但校方卻不按議事規則與會議流程、迴避問題,用幫派政治的方式解決問題,最後才導致這個結果。

在上述兩個時間點無法解決爭議,導致校方沒有辦法尊重學生及老師的意見、使學生及老師無法進入決策中心。從最後一次校務會議中師生票數比、討論內容來看,也可以呈現出學校幫派政治醜惡的一面。

校園自治的主體是學生,但當學生參與比例低、漠不關心時,校園自治就會只操縱在少數人手中,甚至讓外部勢力介入。這導致兩個結果:第一是二元的對立,問題無法得到良好的討論,學生不太了解狀況也不想了解狀況。第二是情緒的激化,畢竟二元對立就會造成情緒的衝突,更沒有辦法進行理性的討論。

再者,我認為遴選委員會的正當性不足。主要是資訊未主動揭露,導致所有委員不知道如何迴避,這同時也可以說是程序的不正當。即便是其他教授當選,也會面臨相同的問題,例如周美吟與廖俊智的關係也會迴避的問題,遴選委員會本身就有問題,導致他們正當性不足。
我認為台大校長是要從嚴審視的,如果有錯就是錯的,不因比例原則而不做出裁示。

Q:如果您擔任學生會長,您認為要如何解決爭議?

我覺得校方要成立專案小組,了解程序上、法律上的瑕疵,也需要重啟遴選程序,讓台大回到校園自治的軌道。

以學生會長的位置而言,我希望能夠讓更多學生了解、並且去了解學生的意見。校務會議前與其他學生代表要有更好的討論、更好的整合,在遴選委員會裡我也要公開資訊、不迴避任何問題,例如投給誰、程序瑕疵、遴選委員的身分問題,在無違保密原則的情形下我會公開這些資訊。

Q:你認為要如何解決學生無法進入決策中心的問題?

就像我剛剛講的,我會多掌握學生的意見,例如用公投的方式讓校方知道學生的意見。我也希望能夠提升學生代表席次,但老實說,現階段很難改變決策的結果,但我希望校方不重視學生意見的情形能夠階段性地被解決。

學生參與多就不會有外部勢力介入,我無法肯定,但我相信台大學生是理性的,如果學生參與較多,能夠對問題有更好的討論,可以減少外部勢力造成的二元對立。

四、校外議題參與

Q:對於校外議題,如勞權、轉型正義或同婚,您認為學生會應該扮演什麼角色?

學生會是有指標性的代表組織,從媒體聲量上我們也可以看見台大學生會會長應該負起這樣的責任,在這些全國議題上,我們應該積極表態。但在表態之前,會主動尋求學代會的討論與認可,並且站在對學生最有益處的出發點,而非個人的利益考量。

舉例而言,在勞基法部分,學生會應該積極表態並支援、參與勞工團體的活動,例如勞權公投、五一遊行等,因為今日學生、明日勞工,維護勞工的權益就是維護學生的權益。

在轉型正義的議題上,例如今年研協辦的言論自由日紀念活動及歷年學生會及研協會參與的陳文成紀念晚會,我們會延續這個傳統。在黨國歷史中,台大作為推動民主、自由開放的先驅,有許多前輩烈士被掩藏在歷史中,轉型正義的問題不是校外的問題,是校內議題,不是要進行道歉大會、區分誰對誰錯,而是要了解真相,我希望能夠讓台大學生知道真相、了解過去曾經發生的事情,為了不要讓它們再發生,並讓大家有繼續前進的力量。

在同婚議題上,我認為這是一個人權議題,學生會應該要有自己的性別論述,也就是支持同婚。在校園當中,我們也應該把這樣的想法化為實踐,推動性別友善廁所、性別友善宿舍。

Q:您認為學生會應該關心什麼議題?應該投注怎樣的資源來關心?

這是假設性的問題,因此沒辦法給出明確的回答。如果我們能力範圍能做到的,我們可以透過新聞部或校內其他媒體合作,讓大家知道,用報導的方式需要的資源較少,至於其他方式如特展、活動,就再針對各個議題個別討論。以上述議題而言,會是積極推動。

五、總結

Q:您如何評價第30屆學生會的施政?您認為有什麼能夠改善的地方嗎?如果有,會如何改善?

對於這屆學生會在能見度的提升上給予肯定,未來也會繼續延續。外務部的設立及努力我也相當肯定也會持續延續。但可檢討再公共事務的參與上,學生會面對爭議往往責無旁貸,未來我們不會迴避任何爭議。在辦活動方面希望能夠用更經濟的手段,結合現有資源、擴大活動規模。最後,Line app的設立就沒有達到原本的立意,僅只於訊息的傳達。回過頭來講,還是想先提升學生的校園政治參與。

Q:你覺得你選上的機率是多少?沒選上的話,還會繼續參與學生自治嗎?

選上的機率大概兩成吧。我承認在政見發表或論述的手段上不那麼熟悉,但這次對我來說是很好的學習,讓我能夠更熟悉公共事務、看到更多問題。即使沒有選上,我還是會繼續參與學生自治,也希望能夠透過接下來的參與,讓自己有所成長。我的理念就是想要服務大家,在服務的過程中,我自己的收穫其實是更多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