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5月29日 星期二

106-2學生自治選舉:專訪學生會長候選人4號吳奕柔



◎台大意識報


106-2十合一聯合選舉將於531 日(四)舉行,為了讓大家在投票時有更多的參考資訊,意識報特別訪問了學生會長候選人,希望大家可以對他們有更多認識。

本篇受訪者為第31屆學生會會長4號候選人吳奕柔。

問:你這次的參選動機與理念為何?

這一年我原本就待在學生會,本屆學生會遇到最大的問題是看守校方保守的態度,因此很多議題都推動不了。在校方消極的態度下,雖然學生會對議題(例如服務學習、英檢門檻)作了很多努力,但也因為這個原因沒有辦法達到一定的成果,如果下屆學生會長沒有把這些作為首要目標,這些議題也沒有辦法取得進一步的進展,因此改變這個現況算是我主要的參選動機之一。另外一個促使我參選的個人因素是關於臺大投注很多資金在高污染的企業,而當我回到台南時,空氣品質總是很差,而這有一部份要歸咎於臺大投資的企業,今天我們作為臺大,擁有那麼多資源,卻用來間接製造這些污染,我希望能透過學生會長的職位,嘗試去改變這個情況。

至於這次參選理念的主軸是NTU OUR FUTURE,這個「未來式」有兩個意義。第一,我在四月以前就待在會內,希望能夠繼續塑造未來的學生會;第二,未來我們希望打造一個什麼樣的學生會?這屆學生會做的不錯的地方我希望能延續,像是服學改革、英檢門檻;但也有想要改變的部分,公共參與學生會就是我想努力的目標。

問:你對這次校長遴選的爭議有什麼看法?對這次遴選程序的正當性有什麼看法?你覺得校長遴選的爭議要如何解決?請問接下來日子中,你在校務會議會持什麼立場、做什麼行動?遴委會呢?

校長遴選的爭議我會從遴選委員會跟教育部兩個面向來看。關於遴選委員會的部分,當初蔡明興委員與管中閔教授的關係並沒有被揭露,這原本應該是要給遴選委員的資訊,且會影響他們的判斷過程,我認為是當初遴選委員會沒有做足的部分;而我認為教育部今天採取了不得聘任的立場,並做出附帶理由與法律解釋的決議,臺大不應該用校務會議的方式把球丟回教育部。以我的立場而言,臺大現在必須重啟遴選,而不是停滯不前。

另外,我也有意識到下屆學生會長必定要處理校長遴選的事情,我認為臺大要解決爭議的方式就是重啟遴選,其中也包含了重組遴選委員會。而我會在校務會議裡面持的立場大致與上面所說的一樣;除此之外,我認為學生會在校務會議中有一席代表,必要時應該把資訊有原則地公開給大家,平衡資訊公開的程度。

問:你認為學生會與學代會該維持怎麼樣的關係?

相對於學生會,學代會在各項議題上是比較敢衝的,原因是學生會在很多議題上需要與學校溝通,學生會跟學代會的嫌隙有可能是從這種「你為什麼這樣做,你為什麼那樣做」累積而來的,這樣的情緒會帶到學生會與學代會的內部。不過,我認為這是一件好事,面對校方需要有一個扮黑臉施壓的人,也需要有一個扮白臉溝通的人。今天關係會這麼差,是因為學生會與學代會間沒有先進行溝通而造成隔閡所致。學生會與學代會的目標都是為學生爭取權益,只是運用的手段可能不同,我覺得這些在未來都是可以事先討論的,進而改善學生會與學代會的關係。

問:如果選上會長,在校外議題(例如勞基法修法、轉型正義、同婚)上是否該表態?若是,該如何表態、如何參與?

勞基法修法跟同婚都是這屆學生會較有觸及的議題,也透過了記者會、遊行等方式來表態;而轉型正義是這屆學生會較無觸及到的,就以慈湖潑漆案來說,學生會內對於此事公民不服從的光譜判斷就有不同的聲音,當時沒有進行表態也是因為如此。在議題表態上,相較於衝撞型的路線,我在大部分情況下是偏好會議型路線的,而表態與參與的方式也應該取決於議題的不同而有所差異,例如婚姻平權就比較適合找社團或遊行,勞基法修法則適合找其他學校來串連尋求媒體聲量。但校外議題除非是與校內議題有高度關連的(例如國際化)會多加著墨,不然其實光是校內議題就已經自顧不暇,所以未來在校外議題表態的情況應該跟目前差不多。

問:請問你是否支持校園設立言論廣場?

就我所知校內有兩種看法,一派認為應該設立專屬的空間以充分表達言論自由,但也有人擔心設立言論廣場會造成在其他區域表達受到更高程度的限制。原則上,我支持言論廣場的設立,但若有重大事件發生時,有些同學可能會認為論表達的場域(例如行政大樓等)對他的標的是重要的,這時校方不應以「已言論廣場」來限縮他們表達意見的自由。

問:你所提的政見,會採用什麼樣的方式達成?會議路線還是抗爭衝撞?

基本上,我所提的政見都會以會議路線來達成居多,現在的學生會也大多如此,除非有突發狀況才會以衝撞的方式來解決,像是前陣子的信義房屋事件。但儘管是突發狀況,也要經過會議路線行不通時,才會進行抗爭。簡言之,抗爭對我來說是一種例外。

問:很好奇你要怎麼讓同學加入參與式預算的運作?

就我的了解,校內有一些同學其實對事務是關心的,但卻覺得學生會離他很遙遠,沒有參與的管道,也不知道如何參與。我認為參與式預算就可以作為一種培力的過程,包括辦理說明會、工作坊,並讓同學在提案前得以獲得充分資訊和過去學生會的相關經驗。在同學提案後,也會將提案分為不同部門,由各部門的幹部提出報告書,讓同學知道學生會推行政策會遇到的問題,使同學不如以往只能瞭解到成果,而能更清楚看到一個活動產生的過程;爾後的全校性投票同學也可以有更完整的資訊來做決定。參與式預算不只是讓同學從下而上來投票決定事情,同時也是由上而下將學生自治經驗與遇到的困難讓同學知道的管道,而不是把學生會塑造成一個所向無敵的團體,我覺得這是一個互相學習與獲得資訊的過程。

問:你作為本屆的會長秘書,如何評價30屆學生會的施政?可以怎麼改進?有沒有什麼認同的政見要延續?

其實當我大一剛進來的時候,對學生會是很無感的,但就這一年來學生會的施政,我身旁有一些其他學院的朋友跟僑外生都認為是有感的,也就是說這屆學生會做的事情比較全面。針對要改進的部分,我覺得本屆學生會與院系學會的聯繫相對較低,由於我這一年同時擔任會長秘書與法律系學會副會長,充分瞭解到很多校級事務皆是由院級單位在第一線處理和面對,因此我才會覺得學生會應該與院學會加強聯繫,進而幫忙解決。而目前關於服務學習改革、英文畢業門檻等已經推動到一定程度的政見我也會延續下去。

問:承上題,那你要怎麼去進行學生會與院學會的連結?

這其實是這屆學生會沒有做的。我希望能透過群組進行即時的溝通,也經由定期的會議來整合、討論各院的意見,也會透過議題型會議針對不同的校內團體進行討論,例如關於人文大樓的議題,我認為就很適合學生會透過議題型會議與文學院系學會一起來溝通討論。除了議題上的交流以外,也可以作為一種學生會與院學會在情感上的連結。

問:你覺得你選上的機率是多少?如果沒選上會繼續參與學生自治嗎?

目前來說算是樂觀看待,但現在主要思考的不是這些,而是如何讓更多同學瞭解我的政見,就算沒有選上的話,我也希望當選的候選人要去做到一些不在你政見之內,但同學很關注的事情。基本上,我不是只想要這個位置,而是希望可以透過學生會做更多事。

問:你對於臺大目前國際化的現況有什麼看法?

有很多國際生告訴我他們很難融入這間大學,因為臺大處處讓他們感到陌生,不只英文課程不足,許多報名、申請系統都沒有雙語介面。而且臺大的國際化思維很詭異,只想到要把國際生招進來,但卻沒有塑造出真正的國際化環境,在這方面,學校應該整體檢討校內的雙語學習環境。國際生與僑外生一直是受到忽視的群體,爭取他們的權益也是學生會必須努力做到的。

問:臺大正在推動國際學院,你有什麼看法?


蠻樂見這個計畫,但必須思考臺大把大量國際生招進來的目的是什麼?也希望學校有配套可以讓他們更認識台灣、更瞭解台灣。國際化的同時,也要審視我們自己到底需要什麼,而不是不斷地把資源往外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