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9月29日 星期一

大南埔的產業發展

◎黃湄評、孫以倫

  從日治到民國,大南埔當地的產業分別有茶葉、煤礦和洋菇業相繼發展。

製茶業

  日治時期,大南埔山區開始種植茶樹、發展茶業,此時的茶葉多外銷日本,早期交通不方便,茶葉都以人力扁擔步行出大南埔販售。在春天採收茶葉,送往當地製茶廠處理,經過揉、炒、攪、烘焙等步驟處理之後,以人力扁擔挑到集中地點,再由卡車送往台北茶葉的集散地。

  光復後,茶業在約民國四十年達到鼎盛;茶業最盛時期在南埔有三家大型製茶工廠,當時,大南埔山區幾乎都種植茶樹,此後到民國六十年,因為品質無法競爭、茶葉價錢不好而漸趨衰敗沒落,現今大南埔本地無人種茶,僅存一家庭製茶廠還持續運作,接收來自大南埔周圍地區的小量茶葉製作。

大南埔僅存的家庭製茶廠,象山茶廠黃秀鼎老闆

  大南埔製茶剛開始只有小型的家庭式製茶廠,後來發展規模變大才有大型製茶廠的進入。家庭製茶廠相較大型工廠製作茶葉技術細緻,每個家庭製茶廠會依師父手藝而生產不同的特色茶葉,但品質普遍比大工廠好。後期大南埔茶業沒落的原因除了品質下降,當時外銷需求也減少,台灣不再是茶葉主要產地,價錢下跌後,從事種茶、製茶的人也逐漸變少,山區茶園荒廢,已見不到當年滿是茶樹的榮景。

  從前的製茶手續只有烘焙茶葉是由男人製作完成,其他皆使用大量女工完成,清晨即起採茶。採茶製茶需要大量勞力,工人們辛苦工作之餘便唱唱客家山歌抒情,此客家山歌並非一般人所認知以高亢嗓音在山谷間傳唱的歌曲,原初客家山歌曲調是男女間用來調情、述說對彼此的愛意的,在當時保守社會中,沒有人大聲唱山歌,多半都是小小聲地唱著曲調,也無人會明著教唱歌曲,歌曲的傳授或學習無正式管道,大家偶然聽見有人唱山歌便記下曲調,依靠這種方式流傳在客家村落間。

煤礦

  日治時期就有少數人進入開採煤礦,民國38年開始發展,民國55至65年間達到發展高峰,一個礦坑能有一千五百人進入工作,所有礦坑皆非本地人所開設,礦工組成包含本地和遠近頭份、南庄的人。直到民國73年台北縣海山礦坑崩塌發生大規模的死傷,礦業逐漸萎縮,相較外國開採此地的煤礦成本太高,採煤的工作危險加上成本考量,約民國八十年此地已無採礦活動,礦坑關閉之後多被水泥封死,被遣散的礦工不是回到田地裡工作就是出外尋找其他工作機會。礦業發展期間,發生對大南埔影響甚巨的民國24年關刀山大地震,因當時民國24年開採不盛,礦坑不深,地震對當地採礦影響不大。

礦工的生命全靠這頂帽子和頭燈

  採礦工作危險,民國六十年明令規定礦坑開放時間從早上七點至下午四點,若遇特殊情況才能申請加班。礦坑提供工寮給礦工、礦工家人居住,配置公用廚房和公共澡堂使用。每日工作以量計算,每人基本工作量是一台1600斤的煤礦,超過則以量記薪,完成基本工作量即可下班。當時生活艱困,礦工多半具有另一份工作,除了開採超出基本煤量賺錢,也在離開礦坑後下田耕作。

  礦坑的照明僅依賴礦工攜入的隨身燈或頭燈,靠相思木條支撐開採通道,礦工在狹小通道中低身開採,用十字镐等簡易的工作開採煤礦,礦坑內部和洞口用繩子通信聯繫,電力進入大南埔後,通道中另外設置電話與外部行政單位連絡。由於地層中積聚大量易燃氣體,工人們在進入礦坑前要經過嚴密的檢查,避免打火機和任何可能引爆的物品。

礦坑旁祈求礦坑平安的小廟

  因礦坑易發生災變,附近多會設置小廟乞求平安,初一、十五,初二、十六有例行祭拜,逢七月四日鬼門開也會祭祀在礦坑中過世的亡魂。礦工工時雖彈性,卻十分耗費體力,攜帶五六個飯盒和瓠瓜水壺是常見的景象,雖然工作辛苦又危險,在貧困的生活條件下,還是有許多人因為礦工相較高薪願意冒險開採,每到傍晚,不見丈夫如期回家的妻子就會急切的詢問礦工鄰居有關丈夫的消息,其危險程度可想而知。

洋菇業

  洋菇產業興盛於三十年前的大南埔,由農會和食品廠合作簽訂收購契約,提供技術課程,以教導農戶洋菇培植,農戶自行向農會購買菌種、搭建菇寮;大約在每年十月,他們會大量收購收割好的稻草,曬乾後以高溫蒸氣殺菌,最後將泥土和菌種覆在稻草上,置於菇寮。

  大南埔培植洋菇興盛時期,家家戶戶幾乎都有種植洋菇,當時洋菇景氣正盛,成員以家庭人力為主,孩子們在上學前也要幫忙切除洋菇梗。凌晨一兩點,村莊裡所有菇寮早已開始工作,搶在洋菇凋萎前採收以獲得較高收購價格,從清晨就開始一整天的忙碌,直到晚上才吃頭一餐是常有的事。收成洋菇時,洋菇戶須在菇寮狹窄的夾層間活動,以耙釘刮取洋菇,利用大量人力去除洋菇梗後送到農會集中,最後由農會收購,外銷他國。

  洋菇的種植是一年一次,於農作收割後的冬天進行培植,正好接下收割後的稻草,在農閒時期,村民即種植洋菇賺取利益。國際市場的需求加上匯率的高漲,配合農會特意的推廣,使得大南埔洋菇產業逐漸繁盛。直到民國七十幾年匯率下跌,洋菇利潤降低,加上大南埔發生大規模菇寮火災,洋菇產業才逐漸沒落。

  現今的大南埔已無人種植洋菇,但此地的住宅卻多半是靠當年洋菇業的發達才得以擁有資金興建完成,因此,這些房子又被稱作「洋菇屋」。

1 則留言:

  1. 看了以上文章對大南埔當時產樣辛酸還相差甚多.那時還有養蠶也是當時副業之一.要了解養蠶種洋菇採茶可以來聊.我大南埔土生土長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