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6月28日 星期一

為校園空間賦予意義

◎台大意識報社

如果說上個學期是一個充滿雞腿和媒體鎂光燈的一學期,這學期便是一個充滿工地和工程的一學期。我們周遭的校園景觀,正迅速地改變。下個月起,隨著兩棟洞洞館和舊機、志鴻館的拆除,台大將同時有四處的大樓興建工程:大門的人文大樓、後門的社科院、小椰林上的工綜二期和醉月湖畔的新大樓「博雅大樓」。除此之外,農學院在靠近芳蘭路一代的校地也即將興建「全國動物實驗中心」等建案。台灣大學,正式進入工地時代。

這是一個不斷向前看,不斷往前走的「頂尖大學」。不過在發展的同時,我們也看見校園中的老師和學生也願意停下腳步,回過頭來看我們固有的東西。「洞洞館計畫」在哲學系館拆除之前,將內部改造成藝術創作的空間,並且為老建築舉行送別的儀式。正對面的人類系館最近則是在賣洞洞,讓系上的同學可以把切割下來的大洞小洞帶回家做紀念。機械系系學會為了紀念即將拆除的舊機館,舉辦鬼屋活動邀請外系同學一起來參與。另外,機械系也用照片和影片進行老系館的典藏活動,更邀請意識報撰寫機械系特刊。

學期初校方高層突發奇想提出大樓更名一事,希望為教學大樓取一些「不普通」的名字,卻忽略了舊名字固有的意義,更在草率推行的過程中忽略了學生意見。在校友的強力反對和學生會的協調之下,案子進入表決過程,最後決議名稱僅有些微更動(例如從「普通教室」變成「普通教學大樓」),成為鬧劇一場。

對於校園記憶的重視,更廣義的看,可以看做是對校園中使用者的一種尊重。過去和未來屬於一體的兩面:為過去的歷史記憶做紀念,其實也是一種再創造與再詮釋的過程,為校園空間賦予意義;而參與未來的規劃,則是讓學生能把想法具體實現。

上個月,醫學系系學會舉辦空間規劃競賽,透過徵稿和比賽活動為「陽光走廊」提出新的設計與規劃,預計最晚明年進行實際的改造。這一年來,學生會校園空間工作坊所舉辦的椰林大道塗鴉等活動,也邀請學生更仔細的思考校園空間的規劃。這些活動,讓學生在校園空間中有主動改變的機會,而不再只是被動的接受者。

一棟建築可以只是一棟建築,一個名字也可以只是一個名字。是人的參與和實踐,讓這些東西可以變得不一樣。校園空間的意義並非絕對,但是在辦活動、寫文章、藝術創作、發起連署、攝影…… 在實際行動的過程中,才能把情感實際表達出來。

這一學期下來,我們看到台大的師生能夠起身透過各種不同的形式,表達對校園空間的想法。學生可以更敏銳地感受校園空間的變化,並且投注了更多的情感。我們希望這樣的行動可以持續下去,並且展現出一個屬於我們的校園。

1 則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