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6月7日 星期一

如何改善台大的學程?

◎化工二 鄭富元

從前篇文章我們能得知,學校為了打破傳統各系分立的僵化修課模式、提供更多樣化的修課選擇滿足不同學生的需求、培養學生符合社會期待的能力,而發展學程,試圖達到以上的目標。的確,台大學程的發展,相較其他學校其實已經頗具規模,但是,就如前幾篇文章所提,台大的學程仍舊面臨了不少的問題。在此,秉持著精益求精的精神,第一步也許該從對所有學程進行總體檢開始,檢討學程的現狀及其面臨的挑戰,再凝聚共識,對症下藥。以下是幾點具體可行的初步建議:

設立專責單位

現階段,台大的各個學程仍舊是處於各自為政的狀態,因而造成了資訊不流通、推廣與宣傳不夠等問題。所以,強烈建議校方應該建立一個專責單位來統一管理學程的各種事務,也就是設立一個凌駕於各個系所之上負責資源統籌、整合各個學程的獨立機關。這樣就可以改善許多問題。如果有這樣一個行政單位存在,它會是一個統一的窗口來專門服務有需要的學生。學生因此較容易直接取得各個學程的相關資訊,或許只要上這個機關的入口網站就可以取得想要的答案。

不像現在,學程的相關資訊取得不易(點學校官網首頁「課程」進去→點「學程相關申請資訊」→出現一大堆不同學程的連結,點有興趣的學程。有些連結甚至已經不存在了)。這樣或許可以改善資訊不流通的問題。接著談到宣傳不夠的問題:各個系所各自負責推廣學程,迫於人力、物力的匱乏,加上原本繁重的工作量,恐已經力不從心,難以再費心思去宣傳學程。假設有這樣一個中心,宣傳與推廣本是工作的一部份,況且有資源是專門指派用在這方面上,盡力去做,這個問題應可迎刃而解。

而談到資源統籌這塊,現階段大部分的學程主要經費來源都是從各系所經費中撥一部份出來使用,這樣有可能會出現資源互相排擠的效應,最終導致許多學程的經費出現匱乏的情況。要是有這麼一個機關,就可以直接由它統籌學程的資源,讓每個學程不需受到系所的限制而可獨立運作。再次希望學校,能認真考慮建立一個專責單位的可行性。

建立評鑑機制

第二個建議是,同學們普遍認為學程必須建立相對應的評鑑制度。每個學程的設立都有各自既定的目標,但期待與實際運作必然會有相對應的落差。如果沒有一個良好的評鑑制度,無從得知一個學程的現況好壞,更不可能去改良學程的品質與效用。評鑑制度的好處在於衡量落差的大小,並讓學程能夠修正其方向,進而符合學生的需求。評估各個學程存在之必要性,並適時的汰舊換新,避免資源之浪費。督促評鑑不佳的學程,改進其狀況,使其能發揮效用達到原訂的目標等,也都是評鑑制度所帶來的優點。當然,評鑑的標準也必須確立。許多因素,如學生的意見、修課的人數、業界職場的評價、資源的運用等都該考慮。有此評鑑制度,將使學程發揮最大效用。系所和通識課程每幾年都會進行評鑑,如果校方也重視學程的話,應該要好好考慮把學程也加進去。

現有的諮議委員會是不是可以做些甚麼?

除了評鑑制度可以做為改善學程的品質之外,一開始學程是否創立的審核也會影響到將來學程的發展。目前,「學程諮議委員會」審核學程的成立與否之標準似乎不夠嚴格。如果在一開始就做好把關的工作,可以避免後續問題的產生。像是審核學程的名稱與內容是否相符、課程規劃、師資等都可以使學程產生一些特定問題的機率降低。由此,建議「學程諮議委員會」能夠在一開始就使各個學程能有明確的定位、有完整適當的課程規劃,等一切都安排妥當後再使其通過成立。

回歸學生主體性

想要使學程變得更好,必須時時檢視一個重要的問題──學程是否呼應學生的要求,是否符合學生的想像?根據一些學生的看法,他們認為「學程修畢學分證書」就如同雙、輔系加註於畢業證書的幾行字一般,具有使自己在將來投入職場中,讓履歷加分的效用。不過,這也可能只是學生的一廂情願,企業主或許對學程的認知是完全不一樣的,學程學分證書是否對將來求職有較大的幫助,是否如同學位般得到外界的承認與肯定都還是未知數,而原因可能在於學程是這幾年才蓬勃發展的一種學習管道,加上修畢人數有限,我們無從得知其是否符合社會期待,其培養之能力能否運用在職場中。

因此,希望學校能對學程的畢業生進行追蹤,看看學程是否有做到符合學生的期待。就如同學校所開設的所有課程,「學程」也應該是因應學生的需求所生。因此學程的改進,也必須回到以學生為主體性的觀點來討論。學校必須在教授與專業人士間取得共識,同時也該廣泛採納學生的意見,弄清楚「學生到底要什麼樣的學程?」

我們還是由衷肯定學程的出現,作為一種新的嘗試,其中包括僵化的制度以及有限資源分配等棘手的問題,有待學校必須拿出真正決心且付諸實行;但是除此之外,還必須多聽聽學生的聲音,也許讓座談會成為固定的節目,也許能多闢正式管道讓其他人加入討論,甚至參與學程設計,讓台大學程能真正達到其目標,讓學程有更美好的一天。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