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6月18日 星期四

【108課綱專題】教改中的白話文運動與「異」軍突起——108課綱國文科的變革

 
邱映寰 

  教育部於2018年1月25日訂定發布「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其中國語文領域有別以往的改革方向,在於橫向連結其他學習領域、發展在地特色課程,以及延續九年一貫課綱中性別平等、人權、環境、海洋教育議題,並加入生命、法治、科技、資訊、能源、安全、防災等,擴張為十九項議題融入,也更加重視結合語文與上述議題的能力培養[1]。大考題型對課綱的回應,則出現更多情境式命題,並著重於圖表判讀等整合運用知識的能力、跨學科的綜合題型,另外將國文寫作改為需同時撰寫理性和感性兩種題型,並兼有短文與中長文的寫作。

  新課綱的學習內容歷經了諸多討論往來、多次公聽會與開會決議才終於結出較趨向多數共識的果實,過程中最受師生關注、顯見於媒體檯面的,莫過於文言文與白話文比例(以下簡稱文白比)爭議的沸騰。


文白比之爭

  2017年下半年,也就是106學年度第一學期之際,高中國文科由於108課綱高中國文推薦選文的文白比議題,正處於學者、教師、學生、國教院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研究發展會(以下簡稱課發會)的研修小組、教育部課程審議委員大會(以下簡稱課審會)之間的沸騰討論與嘗試磨合、取得共識,而較其他學科更見於網路媒體等的消息,同時備受將來深受升學考試內容變動所影響的學生們關注。

  在課審會進行文白比的最終定案前,支持文白比下修的理由包含許多選文不合時宜、學生不易消化,以及應用價值不高等等,他們認為要求學生記憶作家的生平、背誦滿佈於課本內的注釋,導致學生的學習興趣與思考能力低落,亦表現在台灣學生於國際PISA測驗(國際學生能力評量)的結果;相對而言,若能降低文言文比例,不僅能減少學習負擔,也能藉此增添台語、客語、原住民族語的本土素材[2]。反對方的中研院士曾永義、王德威則主張文言文是民族文化的傳統,不應因重視現代就拋棄傳統的根基,粗暴地刪減文言文可能導致學生文學素養不足;同時由教師組成的國文學科中心調查顯示,84.5%的教師認為文言文需佔50%以上,教改論壇和中華語文教育促進協會亦認為由課審會發起的網路投票選文太過草率,應該尊重課發會研修小組敲定推薦選文的專業。另外也有人認為文白比只是轉移教改的政治操作,應著重於試題考法、教師端教法的變革,才是改善教育問題的根本之道[3]。該年10月29日經課審會表決並拍板定案後,推薦選文的篇數從原先的30篇降為15篇,文言文選文的比例則確定從9月10日決議的45%-55%降至35%-45%。[4]


奇異果版國文課本的崛起

國文教育的改革除了108課綱面臨文白比在學界及政府單位間的衝撞,以及部分教師在教育現場的教學調整與試驗、鼓勵學生對教學內容自主思考批判之外,民間也在數年來積沙成塔的努力下,於2018年10月下旬推出「奇異果版國文課本」的集資計畫,其一針見血的革新理念及方法,促成了民眾熱烈支持的正面迴響。

  奇異果版國文課本的發起團隊為深掘萌,由楊翠召集、匯集一群深懷國文教育及改革使命感的文學創作者、學者、教師等組成,並由奇異果文創這家積極出版國文教育相關書籍的獨立出版社做最有力的出版擔當。集資計畫團隊認為,國文教學架構有四個端點──課綱、大考、教學現場、教材,前三項近年來已經過或多或少的變動,此時教材便成為最後一片阻礙國文科進步的拼圖,因此他們決定把握十年一次的課綱調整機會,孕育出一本有別於以往的課本,書中依據同心圓式議題設計挑選選文、打破注釋爬滿課文頁面的慣例,改為提問式的引導、適時補充促進融會貫通的語文知識及多樣類型的延伸學習材料等,不僅試圖改善現有的教育弊病,也進一步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與思考能力。其中最受學生矚目的是,奇異果版更動了將近三分之一的選文甚至選錄的作者,更加切合現代議題以跟上考題逐漸與時事議題緊密結合的趨勢,並且重視學生文學美感的薰陶。[5]


教學現場的初步實行與回應

  至今108課綱已上路一個學期,身在教學現場的武陵高中國文老師蘇純婉面對新課綱更加強調人權等議題的置入,表示其實國文課本的編輯長期以來多少有試著帶入一些議題,部分老師也會在教學端帶學生思索相關議題、融入時事教學,因此新課綱強調更多議題置入的面向,對自己的影響其實不大,且配合新課綱的課本尚未推進到高二及高三的進度、新課綱實行的時長尚短,初期很難看到對學生造成的明顯改變。老師對於奇異果版課本的出版也樂見其成,認為其促成教科書更加多元化、提供多一個優質的教材選項,該課本選文大幅換血的特色也呼應了新課綱的目標中,考題出現哪些文本的重要性會降低,能夠更著重考驗學生本身在背誦以外的能力。

  而面對15篇推薦選文仍摻雜幾篇價值觀與現代相去甚遠的文章,老師笑說其實在遇到學生質疑之前,就會在備課時先質疑自己:「在教唐詩選的時候,我就嘆氣說,香港都要淪陷了,我還在教夜雨寄北,感覺很奇怪。」但也認為不能只期待或倚靠新課綱去回應現在的時代,教師的課程設計也應該要回應學生,這些課程內容對於現代有哪些功用,讓內容貼近學生現實生活中的情境。


小結

  國文科在108課綱的改革中,歷經文白比的爭論,最終挪出些許空間給白話選文的同時,也意味著多元選文的彈性、未來考題的變化空間。奇異果版課本乘著新課綱醞釀之際現身,對文白比下降、選文多元化做了最大限度的華麗演繹,也讓大眾看見大膽革新的實際可能性。然而就像奇異果版集資團隊所言,國文教育由課綱、大考、教學現場、教材相互連結並支撐起整個架構,教學現場的老師也正透過教學方法的設計、評量方式的變換,以因應甚至補足課綱、教材所遺漏或不可及之處。另外,在台灣目前以升學為導向的教育現況下,大多學生、家長和部分教師仍最在乎學測、指考的考題內容,以及如何在劇變下掌握拿取高分的關鍵,此時考試題型生活化、聚焦於跨域與整合能力的轉向,也正試圖跟新課綱相輔相成、改變過往以記誦取分為主的常態。

  國文教育在各面向脫胎換骨之際,四個端點仍應負起激發、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興趣的責任,並持續跟進時代的脈動而蛻變,例如教師在愈加強調綜整知識及能力之下,應該引領學生在文字對接不同領域的學識或資訊時,學會找出最合適的接通方式,使其能完整釐清各種資訊的意義,並進行活用。而學生身為被四個端點圍繞的核心,不該只做為被動的接收者、任由四種營力塑造自己的外形,反而應該要是能夠逐漸掌握這四顆球、在手上玩出各自獨特戲法的雜技師。不該將課本或老師的標準答案奉為圭臬,而應自主對學習內容進行思辨、討論,甚或進一步主動對有興趣的部分尋求更多其他學習資源、有意識地將所學應用於現實生活。

  或許一個學期尚難以定奪此次新課綱種下的苗將長成何種姿態的樹種,須待更長時間的實行後,才能見到浪花侵蝕出的面貌,並且108學年度版本的課綱不應、也不會是高中國文教育的定錨點。


——————————————————————————————————————————————————

[1]教育部公布之〈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綜合型高級中等學校語文領域-國語文〉
[2]聯合報,2017-09-07,〈維持或調降?周日國文課審 文白比兩派連署互尬〉,https://udn.com/news/story/6885/2687081
[3]聯合報,2017-09-11,〈國文文白比不變 文言文派:捨棄恐成無根民族
〉,https://udn.com/news/story/6885/2694066
[4]教育部即時新聞,106-09-23,〈高級中等以下學校課程審議會審議大會106年度第9、10次會議-通過普高文言文比率35%至45%,文言文推薦選文篇數減至15篇〉,https://www.edu.tw/News_Content.aspx?n=9E7AC85F1954DDA8&s=71EC639F75A4DEA7
[5]詳見 嘖嘖x奇異果版國文課本集資計畫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