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3月15日 星期二

番外篇:過去的過去的校門──試考證高等農林學校校門

◎陳柔安

  若翻閱日本時代的地圖或堡圖,會發現蟾蜍山山腳設有農業試驗所,鄰近則是高等農林學校。高農是臺北帝國大學的前身,是臺灣大學前身的前身。而高農的日本校友曾於1978年出版《榕畔會史》(榕畔會史:臺灣における高等農林教育のあゆみ),集結了許多高農的老照片及歷史資料,是研究高等農林學校相當重要的一部著作。書中有一張題名:「高農時代的校門」(高農時代の校門)的照片,照片中的校門看似與臺大正門一樣是唭哩岸石材、雙柱上頭都有一盞球燈、右側有一扇門,中間是一排學生騎著腳踏車。由於高農歷史的記錄不多,這張校門的老照片激發了各式各樣的疑問:所謂校門是指高農的正門嗎、右邊的切角頂建築是什麼、校門對著什麼道路⋯⋯透過其他史料的蒐集,將試圖為這些疑問解答,考證曾經聯繫臺大與蟾蜍山的高等農林學校校門的位置。
圖一、「二萬五千分之一地形圖」(1921 年)截圖:漢字由上而下為「高等農林校」、「富田町」、「農事研究所」,右下角山坡為蟾蜍山。「農事研究所」幾個字下面的矩形建築已拆除,再更下面的建築為「總督府農事試驗場昆蟲部」,現今為中華民國對外漁業合作發展協會進駐使用。


  首先,根據不同年代的地圖疊圖及日本時代的變革,可以得知:1903年臺北農事試驗場遷至富田町,同年又改併為臺灣總督府農事試驗場,1921年整併入中央研究所農業部,1939年改制為臺灣總督府農業試驗所;1919年成立臺灣總督府農林專門學校,1921年改制為臺灣總督府高等農林學校,1927年改名臺灣總督府臺北高等農林學校,1928年併入該年成立的臺北帝國大學。單位、制度、規模、農場範圍不斷變動,不過建築物及道路會延續使用,因此,基本上農試所承襲農試場廳舍(以下皆稱「農試所」)、帝大承襲高農校舍。

圖二、校門截圖:由左至右為「測量實習」、「懷念的宿舍」及自行車隊
  從「臺灣舊照片資料庫」搜尋到關於高農校門的三張照片,題名分別為:「測量實習」(レベリング實習)、「懷念的宿舍」(懷カシノ學寮ヘ)、「自行車隊」(自轉車隊)(同張照片《榕畔會史》改題「高農時代的校門」)。分別出自1928年出版的不同的高農畢業相冊,遂僅能確定照片均攝於1928年以前,實際年份不明。兩根高的門柱、右側稍矮的方柱、左右柱腳的三角形石砌--三張照片幾乎一模一樣!然「高農時代的校門」與另兩張最大的不同是:左柱有燈、兩根門柱的柱頭形狀、右側小木門的窗格、學生與腳踏車身後沒有山影。即便如此,三根石柱的設計太過相像,加上高農校區不大不太可能有兩個雷同的校門,便推估「測量實習」及「懷念的宿舍」早攝於「高農時代的校門」,且期間進行過整修。「高農時代的校門」的電線杆配置也與另兩張不同、可能重新架設過,切角頂建築則可能是拆掉板瓦建築(也許就是宿舍)後新蓋的。
圖三、農試所廳舍截圖:右圖為「臺灣總督府農事試驗場創立十年紀念」(1913 年)的照片,屋頂與左圖「懷念的宿舍」箭頭處相同。假設校門位在連接農試所的路口,會發現「圖一」之「農事研究所」的矩形建築的方位與左圖箭頭的建築方位相同。

  接著,觀察日本時代其他學校的石柱正門多對著主要幹道,便假設高農校門同樣直通校外道路。「測量實習」及「懷念的宿舍」都顯示校門指向一條筆直的道路,而中央研究院的「百年歷史地圖」收錄最早標出高農校區的二萬五千分之一地形圖(1921年),顯示出高農最主要的向外道路是連接農試所的幹道(現在的基隆路四段144巷)。再搜尋農試所廳舍的圖片,會驚訝地發現農試所廳舍的屋頂就是「懷念的宿舍」右前方的屋頂!把校門放在幹道上的假設亦符合地圖農試所廳舍的相對位置!可見校門確實位在連接農試所的幹道上。

  確定了相對位置,再來要辨識高農校門位在幹道的何處。從同樣出版於1928年高農畢業相冊的「從蟾蜍山看向校舍及農場」(蟾蜍山ヨリ見タル校舍及ビ農場),看起來毫無路障的幹道上唯有連接高農校舍的底端(現在的小木屋鬆餅)可能設有校門。雖然1928到1935年的帝大校區配置圖還明顯標出這裡有個校門,但地圖無法看出校門的長相、同年代的鳥瞰照片也不夠清晰,因此高農的校門的存廢年份毫無線索。若「從蟾蜍山看向校舍及農場」拍攝時高農校門還健在,幹道底端左側的建築及電線杆似乎與「高農時代的校門」的右側相像。(還有一張「從水源地看向本校校舍附近」(水源地ヨリ見タル本校校舍附近)的1928年出版的高農畢業相冊中的照片,相同位置上的白色色塊也疑似是校門的木門。)

  最後,經過(不甚嚴謹的)考證與比較,推測高農校門(極可能是正門)位於現在小木屋鬆餅的位置。後來的校園配置圖在同一地點都沒有類似校門的標示,但舟山路於90年代正式廢巷之前,1986年建立的警衛崗亭(廢巷後改作餐飲部,現在是小木屋鬆餅)顯示此處仍作為校門使用。而大約1999到2005年間(依圖上的建物推算,該地圖的使用介於生命科學館落成至新月台興建之前)的校區配置圖稱同個位置作「舟山門」。這個連接臺大校園與邊界舟山路的「舟山門」,與高農校門同樣位居於此應非巧合。臺大從來都不只是幾棟教學大樓,不論是高農還是帝大的校園變遷,均涉及土木、建築、教育、政治、殖民關係等等因素,加上今日蟾蜍山聚落、臺灣科技大學、台灣電力公司、中華民國對外漁業合作發展協會等多個單位使用這塊地,(不僅僅是大學生的業餘考證)還需投入更多的關注與研究資源方有可能真正還原這段歷史。
  (考證過程非常感謝吳鑫餘、呂其正、梁德莎的協助,但本文若有任何問題全由作者一人負責。)
圖四、「從蟾蜍山看向校舍及農場」截圖:左下角建築是與「圖三」相同的農試所廳舍,箭頭處疑似高農校門,而後方的深色的高農校舍即現在的行政大樓。

--------------------
參考資料:
高農與農試所歷史 http://goo.gl/a5JfYl
舟山路改巷 http://goo.gl/T1NUYA
臺大校園地圖 http://goo.gl/azLXUM
舟山門地圖 http://goo.gl/vyaZgj
圖片來源:
百年歷史地圖 http://goo.gl/uOor8S
臺灣舊照片資料庫 http://goo.gl/ssASR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