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7月11日 星期四

陸生來了又走了,我們看見什麼?



◎ 國發一 周芷萱


陸生來了又要走了,臺灣學生們看見了什麼?

  臺灣學生們總是對陸生充滿好奇:「你們是不是都抱著字典背英文?」「你們會不會覺得臺灣學生相較之下很不認真?」「你們對臺灣的民主原本有什麼想像?現在有沒有失望?」「為什麼選擇來臺灣?」

  在真正認識他們之前,我們被告知了許許多多的圖像:陸生上進積極,珍惜學習機會,只有佼佼者才能進大學,不像臺灣學生十八分就可以念大學;陸生下雪天裡在圖書館前排隊,努力念書,不像臺灣學生成天嘻笑玩樂……於是家長擔心、學生害怕,政府設定種種規範,怕陸生搶我們飯碗,怕臺灣學生無法競爭。我們被恐嚇的同時,也被訓斥。要求我們以陸生為榜樣,不要丟臺灣學生的臉。社會透過各種管道告訴我們,臺灣今天之所以在國際上無法競爭,就是因為我們的學生比不上人家。種種帽子扣到臺灣學生頭上,草莓族的稱號早就不是新鮮事,冰塊族等等新鮮字推陳出新,彷彿臺灣未來之所以黯淡無光,都是這些大學生不爭氣不耐操不讀書。


但是,真正認識陸生以後呢?

  上面幾個問題,許多陸生大多早已見怪不怪,本刊前面的訪談中已有部分回答。不過關於臺灣學生是不是不認真的問題呢,一位陸生朋友說的妙:「臺灣有學霸有學渣,大陸也一樣啊。」是啊,我們真的有想像中的不同嗎?陸生和我們一樣吃飯玩樂,一樣到校上課,一樣社團活動。當中自然會遇到大學每個班級都有的「學術咖」或是陸生口中的「學霸」,同時也會遇到「由你玩四年」的人,只是比例上的差距而已。相較於臺灣學生,陸生中「由你玩四年」比例可能較少;為何如此?換個角度想:若要玩四年,何必來臺灣呢?中國的學位貶值情況不如臺灣嚴重,若只是想要個學位,恐怕不必來臺灣,臺灣也不必把自己看高了。根據訪談,有些陸生來臺不過是機緣巧合,看到機會和條件不錯就來了。未必就有我們想像中的那麼多了解,或是對民主的憧憬與想像。

如果我們真的去認識跟了解,那我們認知的陸生和中國圖像就不會再受人控制,無論是好是壞。今天眼前就有一個很好的機會去自己一探究竟,何必再聽他人如何說呢?當然,本文也只是一個學生的一種觀察而已:希望臺灣的學生在被恐嚇和訓斥的同時,與其害怕跟自責,不如真的去認識陸生、了解陸生,同時也了解自己。

  
網路上流傳的「陸生來台」組圖。文字由左自右依序為:家長希望我做的事情、Party恐慌我做的事情、吃貨朋友認為我做的事情、臺灣同胞猜測我做的事情、我期冀我做的事情、實際上我做的事情。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