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6月3日 星期一

107-2學生自治選舉:專訪學生會長候選人2號凃峻清

 
台大意識報 


一、參選動機與政見



Q:請問您的學生自治經驗與參選動機為何?

我高中曾經擔任學生會的學權部長以及學生議會議長,也有開校級會議的經驗;而大一參加了學生會學術部勞動小組,在做清潔工訪調的過程中,我發現學校裡有許多狀況需要被問題化與被特別標示,並且進一步系統性的理解,如此我們才有可能進一步去改善並解決它,這算是我參選的起點。

另外,我是歷史系系學會學術部長,我們這一年來的主軸有兩個,一個是議題性的活動(歷史記憶、轉型正義、大眾史學和環境運動等),另一個是緊急事件的串連(包含陳文成事件紀念廣場與校史館新五四運動展覽的偏頗敘事),面對這些問題,我們會串聯不同的組織發聲。

而擔任意識報社長這一年,我們面對校園議題與社會事件,呈現不同的立場、轉相異的觀點觀點,理解多元的社會處境,我學到深化問題意識、建立知識基礎,以及轉換多元觀點。

另外,我擔任文學院的學生代表,並在這學期擔任議長,同時也擔任一年的文學院院務會議代表;我發現大家對於學生事務的關注或參與是非常點狀的,例如今天看到突發狀況,有些人會出來關切,但過不久後就不會再繼續追蹤,我認為我們需要串起大家對於這些事情的意識與行動。

舉個例子,文學院有一間文20教室,它是一間學生在晚上或假日可以借用的場地;去年新上任的院辦提案將文20教室改為院辦,並將原本的院辦改為接待室,後來在空間委員會通過,而我們在下一屆的院務會議的報告中發現這件事時,才發現當初承諾的補償空間完全沒有下文,後來我們與院辦討論,院辦認錯並補給文學院的八系四所學會可以借用的空間,而後續該教室的使用度也很高,成為文學院學生所能使用的空間。

透過這件事,我發現學生代表可大可小,我們可以每次去開會就好,也可以在系上、生活中與院裡發揮一些影響。


Q:請問您這次的參選理念為何?

即使我們能各自在生活中找到緊密的人際連帶,但整體而言,我們面臨到原子化的社會,時常徬徨「我是誰?」「我在哪?」,其原因來自於越來越分散的學生力量,我們很難建立一個互相共享、共通、共感的力量,而這件事使得校方可以非常容易治理學生們;因此我提出「接軌台大」的理念,希望能串聯大家的生活、課業以及人際互動。串聯在物質性的部分,包括生活、宿舍、課程規劃,而在象徵性的部分則有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和我們所相信的價值。


Q:可以談談有關創設平台的政見嗎?選擇架平台網站的理由為何?

我認為學生會要做的事情有三個重要的條件,第一個是這件事只有學生組織能做,校方或其他社會團體沒辦法做;第二個是這件事能夠彰顯來自學生的觀點、可以改變學生的主體位置;第三個是在進行的過程中能夠有效培力學生,讓學生擁有更多的能動性和主體性。

例如目前生輔組的獎學金一覽表中資訊非常分散,學生對於這些獎學金的理解也不明確,這是因為該覽表的出發點為學校的行政運作,而我們要做的平台則是要從學生的觀點和角度出發來方便學生的使用。因此這個平台除了獎學金的申請時間、申請地點、資格和要件外,也可以加上過去申請成功者的經驗分享,告訴大家這個獎學金「需要交什麼?」、「是否需要多敘述學習經驗?」、「是否需要交作品?」等等學生協力分享的經驗。


 Q:關於第三點球場設備的政見,是個規模很大的想法與計畫,想必會引起許多人的關注,您打算如何推動呢?

我們希望與太陽能的廠商合作(目前有許多太陽能相關社會企業),且不只是把風雨球場蓋起來,還要能夠發電,這些發電量負擔學校一部份的用電。以嘉義大學為例,他們就有請太陽能公司來評估;評估完後進行投票,讓大家選擇要不要風雨球場。

目前我們聽到的是許多人希望可以增建風雨球場。台大戶外的球場很多,我們並不認為要改建每一個籃、排球場,我們並不追求一個單一化的球場型態,同時風雨球場也可能會影響到校園的景觀。



二、校內議題與學權推動


Q:如何看待學生會與學代會的關係?

以應然面來說,我認為有合作與監督兩個面向:在合作方面,許多事務的推動需要團結有力的學生,而學代會跟學生會應該一起監督、爭取學生的權利,例如英檢門檻、兩年前的中國新歌聲事件、假新聞、婚姻平權動員等等。在監督的面向上,有權力就需要制衡,監督是為了確保學生會走在正軌上並且站在學生這一邊,若學生會有的施政出現脫序,學代會就應當對不符合法律或公共利益的事情做出阻止。


Q:那現在的兩會關係有什麼是您認為可以改善的?

以實然面來說,其實學生會與學代會的相互關係時好時壞,有段時間是學代會配合學生會,而學代會淪為橡皮圖章;有時則是學生會被學代會壓著打,我認為這兩種關係都是不健康的。事實上學生會與學代會的互動也時常有參雜著公共領域外的社會互動,影響了兩會的關係與運作。我認為我擔任了一年多的學代(目前擔任議長),熟悉學代會的運作以及和學代的互動,相信未來若當選學生會長,能與學代會保持不錯的互動關係。


Q:在與校方爭取學權的部分,您認為學生會的困境為何?若當選,您要如何解決學生無法進入決策中心的問題?

目前學生組織困境的來自於,首先學生們我們缺乏力量,即使與校方爭取權益也常徒勞無功,導致學生們時常不再相信透過行動改變的可能。而推動學權時也常依靠不確定的因素或以及人治的影響。舉例來說有時候遇到比較友善的行政官僚,在爭取權益上就比較有機會,遇到比較強硬的行政官僚時便常會沒有結果。然而我認為這樣的情況有時也可以成為學生的優勢,大學與高中爭取學權的環境不同,沒有那麼明顯的師生對立,我們一定程度上可以利用校方內部的不完全結盟關係來借力使力,且學校裡有部分的老師願意幫學生,解決我們的問題。

除此之外,進入決策中心結合需要學生的力量,也要具備好的論述基礎,因為我們不只是在跟學校溝通,同時也在與學生、社會溝通;我們做的不只是和校方推動特定的議題與制度改革,也是在倡議某些價值,例如英檢門檻的事,我們希望的不只是解決學生在修業上的困擾,還要監督校方遵守法規,同時我們也希望促進多元的語言價值能挑戰東方主義式語言的階序。



三、校外議題參與


Q:對於校外議題,如主權、勞權、轉型正義或同婚,若當選後會表態嗎?您認為學生會在政治或社會議題上應該扮演什麼角色?

面對這些議題我會表態並且進行溝通、倡議。台大學生會有社會責任,而非一個能閃避價值判斷,進而扮演一個平台讓大家來表達意見的地方。同時我們也需對於議題的敏感度以及政治判斷,而不只是扮演一個聽取大家的意見卻沒有看見權力結構落差的平台。我們面對的不只是學生或社會大眾的意見,更須面對每一個處在不同社會結構下的人所面對之壓迫及困境。

以轉型正義為例,它對於當代社會有深刻的影響,很大程度地對於現在的校園環境發生作用,包括目前的校園體制、社團組織、人際網絡、資源和公共事務討論的風氣等,我認為我們應該多從校園、從學生的角度多談論這類問題。

我認為學生會要負擔的責任是傳遞與倡議更多不同的論述,促使大家進一步思考這些問題。台大學生會無法針對每一件事情調查詢問各個學生是否支持,但可以站在每個遇到困境的學生背後,告訴他我們會支持你到底。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