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2月20日 星期一

台大對於產學合作的想像

◎社工三  孫文駿



  近十五年來台灣高等教育急速擴張,教育部減少對各大專院校的補助,校方必須自行籌募資金維持校務運作。以台大為例,近五年來產學合作收入占校務基金總收入三到四成(註一),是學校重要的資金來源。


  政府積極推動產學合作,以扶植中小企業發展、提升產業競爭力,加強學界與業界人才交流。產官學三方合作互利共生,原是美事一樁,然而卻也衍生許多問題。像是企業影響校務決策,大學自主性遭受質疑,以及與業界合作的研究計劃需要人力長期投入,分散教授在研究教學上的時間精力。


  產學合作帶來的種種影響需要被更細緻地檢視,以下先簡介產學合作的概念與運作方式,再帶到台大近年來的實際案例,最後描繪出校方對產學合作的想像藍圖與背後思維。



何謂產學合作


  政府於民國95年通過大專校院產學合作實施辦法,為促進各類產業發展,由教育部將產學合作的績效列入評鑑項目,鼓勵學校與政府機關、民間企業、民間團體、學術研究機構合作。


  產學合作的具體範疇主要包括:專利、智財產的技術移轉,以及企業或政府專案委託。以台大來說,產學合作計劃主要分為兩類(註二):一、促進產學合作先導性研究計畫;二、在學校本部執行之產學合作計畫:由企業提供校方本部建築5000萬以上,且每年平均分攤總金額不少於10%。像台大校總區近年落成的霖澤館、萬才館、明達館即屬於此類。
 

 
案例:竹北校區/文創中心/癌醫與生醫科技園區


  台大校園放眼望去,以產學合作模式興建的建築不在少數,如尊賢館、明達館、博理館等大樓皆是國內知名企業董事長,以畢業校友名義捐贈,要求建築要有企業象徵或部分樓層使用權


  在校外,早在2001年台大即計劃成立以生醫電子研究為主的竹北校區,透過產學合作向企業爭取經費,並和新竹縣政府合作,將附近土地劃為建地,最後卻因縣政府政策反覆以及和清交兩校的合作破局而遲遲沒有動靜。原本期望竹北校區的興建能帶動發展的當地居民認為台大校方不守信用。


  此外,不久前校方宣布未來將在台大校總區內興建文創中心,位置設定在基隆路與羅斯福路交叉口的校地,即目前管理學院旁的汽機車停車場。校方自籌經費60億元,計劃興建一棟16層樓,含藝文中心及知識創意中心,由民間企業進駐,與校方進行合作。戲劇系教授劉權富認為,演藝廳臨近車水馬路的,噪音是一大問題。另一方面,學生也反映停車場遭拆除後,停車位不足是一大問題。


  回到癌醫中心,郭台銘與永齡基金會除了捐贈予臺大一百億作為癌醫中心,另有五十億作為生醫科技園區開發之用。此案預定地為台大生農學院園藝分場現址,並已於民國一百年八月一日動工,預計未來將會有機械系工廠與醫工所進駐。這五十億中,有十五億將用於高端醫療設備、十五億用於預防醫學、十億用於幹細胞移植,還有十億用於醫學工程,李嗣涔校長表示,選址考量為的是鄰近癌醫中,以及臺大生農學院,未來落成之後,再結合臺大電資學院、工學院、生命科學院等技術。


  雖然永齡基金會已表明此項生醫科技之產學合作將為非營利用途,但是即便是癌醫中心與生醫科技園區並非鴻海集團直接營利,這也是一種企業以醫療和服務之名,在校內布局的手段,讓人對於學校和學生的主體性感到擔憂,最近的例子就如郭台銘在1/9的演講時所言,鴻海對於臺大學生「來一個收一個」,讓人不免擔心學生與高等教育的自主發展與特殊性,在企業的挹注與佈局下受到了限制,甚至成為產業與特定企業的訓練所。另外,鴻海集團本身擅長生產製造,投入生醫產業的成本相對不高,因此就算選擇捐贈臺大大筆資金,只要投資運作得當,這都將是未來一個極大的商機,再回頭看看所謂的「非營利目的產學合作」,其實更像是戰略性的布局,作為鴻海集團背後龐大可能財富的幌子。


  從這些過往或正在進行中的產學合作建案,除再次了解到校方對於校園空間規劃的思維仍處於相當由上而下的單向,缺乏聆聽實際使用空間的師生聲音的胸襟。我們從中觀察到,產學合作收入逐漸成為校務基金的重要來源,校方決策不得不考量企業觀感。當師生權益和產學合作的利益衝突時,選擇犧牲前者以換取後者


產學合作下的大學自主性危機


  校方積極推行產學合作除了為求爭取企業資金挹注以維持各部門運作以外,亦將資金用在各項追求卓越計畫的推行,提升大學評鑑排名上的競爭優勢,獲得教育部的額外補助。教育部、校方和企業三者之間,透過層層相關的績效評鑑和獎勵補助形成一緊密的連動關係。


  在高等教育過度擴張而國家教育資源縮水的情況下,大學為求避免經費不足,而透過產學合作爭取資源,原是因時制宜的作為,並無太多值得非議之處。然而,產學合作成為學校經費的主要來源究竟程度扭曲了台大作為一高等教育機構的自主性?學校運作決策的思維逐步向企業靠攏,在面臨與其他團體的利害衝突時,其經濟利益至上的思維展露無疑,忽略其他重要的社會價值。


  但是對於產學合作,其實是可以有更多的想像。例如立德管理學院地區發展管理學系與台南學甲鎮大灣社區發展協會的公共設施改善計畫,或是如國外大學、尤其是商學院,近來常與社會企業進行產學合作,除了讓學校和非政府組織能互蒙其利,更是帶給學生在視野上結構性的改變;而這樣的例子也是挑戰傳統產學合作以賺錢為目的導向的思維。


  台大在不斷追求各式評鑑排名前進、邁向卓越的同時,不應遺忘其作為國內掌握最多資源的高等教育機構,所應扮演的社會角色與社會責任;更應該意識到對其他學校可能產生的示範作用,而勇於去嘗試各種異於傳統僵化思維的策略;作為台大的學生,我們期望台大能站上更寬廣的視野,開創更多元的可能


註一:參考台大校方網站會計室〈校務基金年度收支決算表2007-2010〉。 註二:參考國立台灣大學邁向頂尖大學──產學合作研究計畫補助作業要點。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