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2月10日 星期三

校際選課學生經驗談







◎陳磬揚

  三校聯盟將早已形成的,緊密卻非全面性的互動關係明確制度化,互通的選課自然也成為重要的交流管道。各校的特長得以互補,提供學生更多元的學習場域與人際網絡。然看似邁向整合的跨校選課制度,在不同學校選擇不同課程的學生,卻各自在選課過程中有不同的遭遇,除了關乎個人權益,其背後是否也代表此校際選課制度其實未能完全達成資訊順暢流通、資源合理共享的目標……

W,臺大土木工程學系二年級,在台科大修習設計概論

課程的更多可能性
  因為對設計有興趣,但又還沒有這麼了解,所以就先從設計概論開始。臺大的設計類通識課程,修課名額少,也比較競爭,都是要你有一些作品去徵選,才有辦法得到修課機會。缺乏這方面經歷的學生更不容易選到課,就沒有進步的機會,一直都是零分;反而有基礎的學生,本來可能有三分了,選到了這堂課它變成五分。以我的狀況來說,因為沒有基礎,會覺得一直被限制。所以能去台科大修課,我覺得還蠻開心的。
  老師上課除了講課之外,有時候會要我們分享、介紹一些生活物品的設計,題目很free,然後提點出我們忽略掉的細節,也會幫我們的報告做分析、講評。我覺得課堂的要求對非科大的學生而言,並沒有特別困難或不一樣的地方,因為設計概論其實算是基礎的課程。而且因為台科大很多老師都是設計工作者來兼課,上課常能聽到一些比較貼近專業人士的觀點。

資源重分配的反思
  我一直以為選課是沒有限制的。直接在第一堂課請老師簽選課單,老師也同意讓我們選課,之後卻得知設計系方不開放選課,我認為這些事項應該在開始選課之前就要協調好。這個爭議也在校方、學生間引發了種種爭議與波折。  
  由於這門課直到第二週才臨時決定開放。在得知可以填寫表單選課後,為了配合台科大校內的作業,禮拜五結束選課之前要把這些流程跑完,時間真的很趕。填寫選課單的方式也說明得不太清楚,剛開始其實不知道要填自己所屬的學校還是開課學校的校際選課表格。
  台科大方面的老師則表示,校方讓各系自主決定,是否開放課程給校際選課的學生。可是他們原先開放的通識課,感覺沒有很符合臺大學生的需求,也就是設計、藝術相關的課程。我覺得應該要先確定他們能提供的資源,才去簽這個三校聯盟的協議。雖然有聽到台科大的老師解釋說,有很多實作的課程,空間或設備其實都有限制,就沒辦法再開給外系或是外校的學生。可是我覺得這是一開始溝通的問題,雖然不可否認臺大的資源比較豐富,但合作的本質是要對兩方都有利,而不只是把臺大的資源分享給另外兩校,反而自己學生享受的權益並沒有增加。


B,師大地理系一年級,在臺大修習政治學、社會學

課程安排更自由
  我們需要修完九年一貫的社會科課程,才能完成中等學校教育學程,也就是在地理、歷史跟公民三個領域都修完一定的學分。因為蠻多課程都衝堂,而剛好臺大的這些課程師大也承認,所以我就來臺大修這些課。

選課制度與流程
  選課的方式,先下載填寫申請表格,在申請表背後附上課程大綱以及課程基本資料。行政的流程我花了兩天半,第一天跑師大校內,系辦大概耗費一個早上幫我們送去給系主任蓋章再拿回來,教務處則是當場幫我蓋章。第二天就跑臺大校內,上課時直接在課堂上請老師簽名,再送到臺大的系辦跟教務處。第三天早上就把影本交給臺大的系辦、臺大教務處、地理系辦,另一份自己留存,正本則是送到師大教務處。
  因為只有保障名額的通識課程能在線上選課,其他的通識課程就完全視同選修,需要填選課單和跑程序,並且不能計入通識學分。在選課的成本相同的狀況下,選修課的吸引力就比通識課多一些。


S,台科大電機工程學系二年級,在臺大旁聽日文一

制度面整合仍然不足
  我們校內的日文課時段都跟我的必修衝堂,臺大的開課時段又剛好符合我的計畫,因此想利用校際選課這個資源。但是一開始並不清楚其他兩校的選課方式。我原本要修師大的音樂課程,卻是網路公開選課再抽籤,而不能加簽;臺大這邊的任課老師卻是以抽學生證的方式來決定誰能選到課。學生提出關於這方面的疑問時,我們的教務處卻請我們直接去找開課的老師。
  我遇到的另一個問題是,我們學校一開始不願意核准我的加簽單,因為校內就已經有日文課程,說要再幫我問詳細的規定,隔了一個禮拜之後才說沒有限制,我就這樣錯失第一次上課加簽的機會。此外,因為我不是校內生,也還沒有選到課,所以無法從選課網頁看還有多少名額。最後我沒有順利拿到選課授權碼,因此我才會選擇以旁聽方式上這門課。上下課時間略微的不同也造成些許不便,像我的幾個同學原先也要到臺大選課,卻因為在校區之間移動的時間太趕而作罷。
  我覺得整體的制度要清楚簡單一點,像是選課流程、加簽方式這些。還有三個學校截止時間都不一樣。希望往後能有一整套整合的系統,讓有意跨校選課的學生能更順利選到自己想要的課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