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2月13日 星期六

【快訊】發表會等嘸多數候選人與選民 學代選舉的政見與更多可能






發表會等嘸多數候選人與選民  學代選舉的政見與更多可能


◎台大意識報

      12月11日為 103-2會期學生代表候選人政見發表會第一場,選委會邀請社會科學院、工學院、管理學院、法學院和生命科學院的候選人發表政見;至於候選人出席狀況,除了法律學院三位到場、工學院兩人到場之外,其餘學院僅各有一位候選人到場,場下旁聽者也不至十名,在偌大的教室中略顯冷清。
         社科院唯一出席的候選人王立心,希望在男宿增設烹飪設備,另外在學生餐廳為自備餐盒的消費者提供優惠,鼓勵學生做環保,也承諾將監督學生會大型活動的預算。
        工學院兩位候選人周振涵和林宗穎 皆是學生會福利部的成員,同樣表達關注新工綜大樓建設問題,也希望增加學代會和選民間的交流與連結。
       管理學院的王耀增候選人則是希望以學代身分邀請專業人士,增加有關實習、就業的講座,並督促學生會活動部舉辦更多不只具娛樂性質的活動。
       法律學院的彭立言候選人希望重新檢討校方轉型正義,並且去除校方權威政策諸如選課簽核制,並且希望在法律學院增設身障友善和綠色空間。大一的許澤永候選人希望增加學生和學代之間的溝通管道,改善桃花心木道及其他地區的夜間照明,也希望校方針對學生進行的各項運動提供更多的場地。李芷毓候選人則希望增加法律學院交誼空間、滿足學生課餘後的插座用電需求,以及希望校車增停校總區後門停靠站。
       生命科學院候選人高嘉妮則大力呼籲喚醒台大學生對於公共事務的關心,也在問答中承諾將和生命科學系爭取實驗室開放時間,以利學生處理普生實驗中浸泡過福馬林有異味的蛙骨。
       有鑑於本會期學代候選人較多,本次政見發表會限制每位候選人只有五分鐘闡述政見,但是過低的出席率讓第一輪發言不及一小時即結束,因此選委會臨時開放候選人補充和台下追問,時間不限,讓出席者可以與出席的候選人更深入對話。






    次日(12日)政見發表會第二場,由文學院、理學院、醫學院、生農學院、公共衛生學院以及電機資訊學院的候選人發表政見。理學院候選人兩位全數出席,醫學院三位全數缺席,生農學院四名候選人共出席兩位,電資學院以及應選額小於候選人數的文學院、公共衛生學院皆僅一位出席。
  文學院僅一名候選人翁毓聆出席,政見除了文學院候選人皆有提出的人文大樓案,還包括提升學生代表目前在校園的能見度以及運作效率。
  理學院張禎晏、黃泰源兩位候選人政見皆談及學生課外活動空間的規畫,以及放寬轉系規定。
  生農學院張永樑候選人主要針對學代會本身的運作提出政見,另一位候選人大一的廖廷軒則關注校園飲食議題。 
  公共衛生學院應選兩位僅一位出席,候選人李俊霆希望增強校總區和其他校區夜間的交通往返管道,並增加學院能見度。
  電機資訊學院候選人李耕銘是研究生,希望增加所上資訊易得性,並且爭取學生能出席系上制訂與學生權益相關的會議,也期待凝聚選民意見,加強選民與學代之間的溝通管道。

  這場發表會連同候選人、選委會及選民加起來僅二十人左右;選民不到五位,其中一名生農學院的同學表示對整體出席狀況感到錯愕,認為原因可能是週五不少外地學生返鄉,以及夜間的低溫。觀察兩場發表會,不少學代候選人都提出希望提高與選民之間的互動或改革學代會凸顯學代會在學生間的能見度、受關注度以及形象問題,同時也包含可能是造成發表會參與意願低迷的主因:幾乎沒有選民關注政見發表會,參選人寧願依靠其他競選管道、資源而不願意出席發表會。另外,地點皆在校總區或許也降低了醫學院、公共衛生學院學生的出席意願。
      不過,選民與候選人缺席是政見發表會與面臨的難題,但未必是學代選舉與學生自治的危機。當今資訊流通方式多元,批踢踢、Facebook即提供選民與候選人互動以及選民彼此討論的機會,學代會秘書處亦著手撰寫各候選人的介紹並打算透過網路發布。今年的參選人總數目相較前幾個會期選舉來得多,學代會並未遭遺忘,然而選民參與的管道應有更多可能。至於原來的政見發表會具溫度的當面對話、即時回應等值得保留之特性,則或許可借助視訊科技盡量突破空間限制。

  發表會甫結束,下週五即是選舉日,台大的學生自治,期待更多人的關注與參與。前幾週,台大學生會為台灣的民主發起民主巴士,幫助同學離開台北;今年五月則以彩色糖衣包裝台大學生自治聯合選舉。此時暮冬天冷風寒,又將如何讓同學為這「不可取代的小事」前往投票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