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5月24日 星期二

104-2學生自治選舉:專訪學生會會會長候選人二號陳泓旭

◎台大意識報
台大學生自治聯合選舉將於今年 5 月 26 日(四)舉行,為了讓大家在投票時有更多的參考資訊,意識報特別訪問了學生會長及研究生協會會長的候選人,希望大家可以對他們有更多的認識。

本篇受訪者為第 29 屆學生會會會長 2 號候選人,陳泓旭。 
問:請問參選人的參選動機和政見主軸?可否簡單說明一下各政見?

陳泓旭:
  
在參選學生會長之前,我已親身參與過去三屆的學生會,處理過對內對外的大小事務,累積了許多實務經驗。因肯認學生自治的價值,又在過往的實踐過程中,發現學生會內部各部門間水平溝通的問題,亦有感於台大校方對於學生仍是家父長式的「教育」、「輔導」態度,我決定投入本屆學生會長選舉,希望創造一個讓學生能多元、自在發展的學生會。

  政見部分,理想中的學生會應該負責收集、發想校園或社會議題,並且藉由講座等方式,推廣與學生切身相關的議題(諸如高等教育政策或吸菸區設置等)。另外,我希望從學生空間開始改善,推動更友善、便捷的校園,例如:增加性別友善空間、爭取活大用餐區或總圖學開開放為 24 小時開放空間、解決腳踏車問題等。資訊公開的部分,由於 PTT 逐漸式微,NTU course 板上針對各課堂的評價文大幅減少,選課可參考的資訊因而驟減,校方應該開放每學期的教學意見調查資料,供全校學生檢視各課堂的評價。除了要求校方主動提供資訊之外,我將另外闢建資訊整合平台,集中各社團的活動資訊,一方面降低活動主辦方的宣傳成本,更可以傳達學生會各部門的公開資訊給全校,期盼可以促成學生對於社會或校園議題的討論。

問:如果當選,將如何定位各部門,並規劃如何落實政見?

陳泓旭:
  未來,學生會將加強跨部門間的交流,以及落實對外開放的理念,以本學期我擔任活動部部長統籌「台大總動員」的經驗為借鏡,我希望可以藉由公開活動辦理過程的相關資訊,讓校內其他系所可以複製我們的活動形式,甚至由學生會主動向外提供資源,與校內各社團合作。例如,與意識報合作,讓校內刊物社團能共同分享資源,合辦工作坊等活動,同時,資訊交流也能避免彼此活動重疊。另外,也將針對學生會組織進行若干改革:公關部設立校務資訊轉譯小組、活動部設立活動資訊整合平台、新聞部設立議題討論平台。藉由不同的平台,整合原先散落在各處的資訊,提高學生各類資訊的可近性,也降低台大學生參與公共事務的門檻。


問:學生會和學代會兩會關係在近兩年持續交惡,雙方容易陷入互不信任的狀態,若當選學生會長應如何解決?

陳泓旭:
  因為立法部門的學生代表來自不同院系,看法和觀點組成多元,又兩會之間信任的建立,需要許多小細節的共同組成,但只要一點點溝通失敗就會造成兩會互動的嫌隙。另外,我觀察到 104-1 以及 104-2 會期的學生代表,普遍質疑在活動部或文化部舉辦的大型活動中,學生會是否有善盡資源分配的責任,顯示未來兩會對於大型活動的辦理方向,需要更多的溝通,才能取得一定的共識,並且相互合作讓活動舉辦得更好。對於兩會之間認知不同步,唯有在活動籌備階段前後,進行更多溝通、凝聚共識,才能逐步修補兩會之間的嫌隙。

問:如何與校內自治組織(院學生會、系學會、研協)合作?對於和台大之外的組織合作又有何想法?

陳泓旭:
  校層級的學生會應扮演合作橋樑的角色,例如:與系學會合作,爭取在各系館設立性別友善廁所,協助校級與系級的議題推動合作,且妥善利用學生會在校務會議的席次,將資訊主動帶出會議室外,以降低同學、院系學生會對於公共事務的參與門檻。另外,台大學生會雖然對外具有一定的影響力,卻要時刻留意學生會是否能反映同學的聲音,以及貫徹大學的精神。


  學生會除了代表學生對外發聲,首要之務在於引導同學去認識、討論與學生密切相關的社會議題,例如:重研究輕教學的高教資源分配問題,或者通識課程和畢業學分過高。透過與校外倡議型 NGO 合作,在校內舉辦講座;同時,學生會也會主動檢討,了解各科系課程委員會的狀況,並與院、系學會保持聯繫,適時提供合作或協助。

  針對校內研究生的勞動困境,因為學生會組成多數為大學部學生,可能會疏忽研究生的權利爭取,希望未來可以突破學生會組成的限制,由學生會主動協助研究生協會,例如:在研究生迎新或研協刊物上提供資源。

問:在與校方爭取學權的部分,請就候選人的觀察,說明學生會的困境在哪?若當選,應如何掌握學生會對校方的立場與態度?

陳泓旭:
  因為學校和學生之間的權力不對等,例如學校對活動的實質審查(去年的性玩具展事件)、學生權利的剝奪等等。過去的學生會必須面對學生聯合上的困難,校方也經常質疑學生會的代表性,能否反映同學意見。因此,期望未來藉由增加與院系學生會、研協,甚至與各校內學生社團的合作,能取得與校方斡旋折衝過程中更有利的位置。


問:近期對於學生政府的學生自治架構有若干質疑聲浪,質疑學生會應發展成工會形式,候選人的看法如何?如何面對此現象所產生的矛盾?

陳泓旭:
  
學生自治的價值內涵為學生權益的保障、自治參與和學生自我發展,而這些價值並無法完全以學生政府的組織架構去包含。現有的質疑聲浪,多認為學生會過度偏向舉辦活動,但我認為現在學生政府的架構,其實是在各個領域都去服務同學,而活動只是其中的一種形式。

  然而,在三權分立、彼此制衡的政府體系下,行政與立法權在權力界線的認知不同,且學生普遍在操作實務上缺乏法律和財務專業,顯然學生會體制是否應該修正,尚有許多討論空間。但是對於未來學生會架構將如何改變,兩會之間又應如何互動,最重要的價值還是彼此溝通。


訪談小結

  在專訪的尾聲,陳泓旭候選人分享自己參與學生自治以來的心路歷程,從一開始滿懷理想地投入學生會,經歷不斷碰壁和溝通的過程,體認到學生會需要背負更多的責任、照顧到更多元學生的需求,面對許多的困境與挑戰,學生會必須扮演學生之間與校方的溝通橋樑,才能在以學生為主體的理念之下,達到更接近理想的學生自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