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梁國珊、黃怡菁
  為了瞭解台大學生對校園規劃的認知與參與情形,意識報設計了一份簡易問卷。問卷分為三部分:「學生對於施工案件的認知與感受」、「學生對於校園規劃的想像」以及「學生對於校園規劃的參與」。共收到 173 份有效問卷。從中我們可以粗略了解台大學生對於台大校園和規劃方向的看法。
  校園裡正在進行的大小工程多達數十件,但有多少同學真的知道圍牆裡在蓋什麼東西呢?在填答的同學之中,最廣為人知的建案就是瑠公圳舊址復原的景觀工程,比例高達82.7%。陳文成廣場與教學大樓二期也各有 52.6% 與 48% 的同學知曉。沒有聽說過任一工程的同學的僅佔 6.9%,儘管如此,許多建案仍不為人所知,需要同學更多的關注。
| 
工程名稱 | 
知道的比例 | 
| 
瑠公圳舊址復原 | 
82.7% | 
| 
陳文成廣場 | 
52.6% | 
| 
教學大樓二期(綜合教學館) | 
48% | 
| 
鄭江樓 | 
24.3% | 
| 
卓越聯合大樓 | 
22% | 
| 
宇宙館 | 
20.2% | 
| 
發揚樓 | 
16.8% | 
| 
都沒有聽過 | 
6.9% | 
| 
第二醫學教學研究大樓 | 
2.9% | 
| 
癌醫中心 | 
1.7% | 
| 
人文大樓 | 
1.2% | 
  至於施工帶來的影響,諸如:噪音、空污、路平等等,對學生的影響程度,我們發現路面平整度對學生的影響程度最大,替代道路的使用位居第二,可能因為這兩項跟學生生活最有關,在偌大的台大校園騎車奔波,施工對學生首當其衝的就是路面不平整與替代道路的不便。噪音對同學的影響程度較小,顯示噪音問題並沒有那麼嚴重或噪音的程度同學們尚可忍受。
| 
        影響程度 
影響因子 | 
1(沒有影響) | 
2 | 
3 | 
4 | 
5(影響最大) | 
| 
噪音 | 
14.1% | 
30.6% | 
20.6% | 
21.2% | 
13.5% | 
| 
空氣污染 | 
5.9% | 
9.4% | 
31.2% | 
30% | 
23.5% | 
| 
砂石車進出 | 
4.1% | 
15.3% | 
22.9% | 
37.1% | 
20.6% | 
| 
路面平整度 | 
2.4% | 
2.4% | 
17.1% | 
27.1% | 
51.2% | 
| 
替代道路 | 
2.4% | 
10% | 
22.4% | 
34.1% | 
31.2% | 
學生對於校園規劃的想像
  填答者普遍認為「學生活動空間」、「綠地」、「生態保育」與「文資保存」皆是校園規劃的重要議題,其中以學生活動空間最被重視,將近九成五的人都認為它重要或是非常重要。反之,對於「民眾遊憩空間」與「周圍社區連結」的重要性,較多的學生持中立意見,例如 40.5% 的填答者認為台大與周圍社區連結有其必要性,但也沒那麼重要。
| 
1(最不重要) | 
2 | 
3(中立) | 
4 | 
5(最重要) | |
| 
民眾遊憩空間 | 
8.1% | 
19.1% | 
31.2% | 
24.3% | 
17.3% | 
| 
周圍社區連結 | 
5.2% | 
21.4% | 
40.5% | 
26% | 
6.9% | 
| 
文資保存 | 
1.8% | 
2.9% | 
17.1% | 
43.5% | 
34.7% | 
| 
生態保育 | 
0.6% | 
2.9% | 
11.8% | 
42.4% | 
42.4% | 
| 
綠地 | 
1.2% | 
0.6% | 
11% | 
29.5% | 
57.8% | 
| 
學生活動空間 | 
0% | 
0% | 
6.5% | 
30% | 
63.5% | 
  我們預想學生活動空間應是台大人最在乎的事之一,因此也調查了同學對於現況的意見。有 49.1% 的人認為目前的學生活動空間是不夠或是非常不夠的,僅 18.5% 的人認為其足夠或是非常足夠。
| 
1(非常不足) | 
2 | 
3 | 
4 | 
5(非常足夠) | |
| 
學生活動空間 | 
12.1% | 
37% | 
32.4% | 
12.7% | 
5.8% | 
學生對於校園規劃的參與
  在學生自治團體公告建案相關資訊方面,學生普遍認為不足,有 65.9% 的填答者覺得不足或非常不足。而學生表達意見的管道是否足夠,59.5% 的人認為不足或非常不足。
| 
1(非常不足) | 
2 | 
3 | 
4 | 
5(非常足夠) | |
| 
學生會/學代會 
建案資訊公告 | 
17.3% | 
48.6% | 
27.7% | 
5.8% | 
0.6% | 
| 
學生表達意見的管道 | 
17.9% | 
41.6% | 
30.1% | 
9.8% | 
0.6% | 
  在填問卷之前,知道校規小組、校發會與籌建會的比例分別為 59.5%、47.4% 與 19.7%, 顯示仍有一半以上的學生不清楚這些機構的存在。而詢問同學是否曾透過任何管道表達意見, 高達 79.4% 的人沒有此經驗,不到 10% 的同學曾透過學代、系學會、院 / 系辦等管道發聲。
  最後,學生參與校園規劃的意願部分,有 50.3% 的填答者表示願意嘗試,而預期花費時間以每週小於 1 小時為大宗,然而亦有 27% 的同學表示花費 1 至 3 小時都在可接受範圍內。
  總的來說,在學生參與校園規劃方面,學生對發聲管道了解較少,這是學校與學生自治團體可以努力的方向。另一方面,學生雖反映了許多問題,卻較少參與校規程序、實際付諸行動,但從同學願花在校園規劃的時間可看出,學生仍希望能自己決定自己使用的空間。至於學生到底該如何運用這些時間?該參與那些會議、與誰討論?如何行動最能發揮影響力? 這是本專題後續文章試圖回答的問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