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12日 星期二

【社運聊天室】編輯的話:為什麼我們需要社運聊天室

 
凌心耕 


麥克魯漢曾說:「媒介即訊息。」(The medium is the message.)書寫與口說的語言邏輯不一樣,網路與線下的互動也不一樣。這些互動並不單單是形式的不同,媒介環境本身也會影響、限縮我們互動和談話的內容。社運聊天室專題的目的,就是想要呈現民主政治的運作中,聊天作為互動媒介的重要性。

近年來,許多政治議題的討論都轉移到網路上。網路固然方便,卻也有些限制:第一,演算法讓人們容易接收同質性高的資訊;第二,網路常會造成非正式談話與互動被曲解,因為螢幕上的文字聽不到語氣、看不到清楚的脈絡,有時更會導致人們不敢講出自己心裡的想法;第三,網路傳播的成本低且容易匿名,有些團體會運用網路進行政治宣傳,由於政治宣傳的目的首先是達到政治目標,一次又一次的情緒動員、一篇又一篇為政治目標背書的分析文,難免讓人感到無所適從。

相較之下,面對面的聊天互動,雖然速度慢,聊天對象也不一定能突破同溫層,但在互動的過程中,有些珍貴的東西是網路無法取代的:聆聽與被聆聽的理解過程、真誠的意見交流,以及非正式互動的輕鬆與自由。在聊天互動中,我們知道自己的對話對象,不需要一而再再而三地交代脈絡,能夠進入那些不正經、不嚴肅、個人又日常的話題。我們能夠穿梭於抽象與具體、理想與現實、議題與煩惱、政治與生活,可以讓好奇心馳騁,也有機會把心裡真實又沉重負擔與人分享。

本專題收錄了我們與四組人的政治討論,他們分別在不同領域有所專精,也曾經以不同形式參與並影響政治。人選最主要的考量就是編輯跟他們的熟識程度,因為不夠熟會聊不起來。其次是他們都相當年輕,政治參與的經驗、世界觀和政治評論能對大學生和其他不同年齡層的讀者有所啟發。最後,他們非主流的政治參與經驗,也能與當前主流「青年參政」的路徑與形象形成對比。。

本專題之所以叫做「社運」聊天室,也是基於想把這些政治工作者幕後的生活移到台前──如何走上這條路、為何相信這些價值、如何考量不同的路線等。

雖然最終的媒介仍是紙本刊物(與部落格網站),但我們在求精簡、可讀、不被告的前提下,已避免過度刪改受訪者原本的用字遣詞,以呈現聊天當下那種非正式的氛圍。談話主題除了考量受訪者的專長外,也選入一些鄉民常問的問題,這些問題可能對整體運動來說並不重要,但對個別的鄉民來說是一個重要的疑惑,借用某些國外媒體常用的一段話,就是「Questions about something you are too afraid to ask」——那些看似無關痛癢、不合時宜,卻相當常見的疑惑。

回答了這些疑惑,我們即便不認同,也更能夠理解他們的立場,更清楚應以何種角度去觀察、去思考政治社會議題。在回答的過程中,我們也能夠發掘一套不同於主流媒體與網路粉專的政治語言,他討論的不只是價值,還有手段與方法、個人生命,以及政治與生活的銜接。

本專題所列的主題、所問的問題不可能窮盡所有人的疑惑與好奇,人選與問題的選擇也會反映編輯的個人偏好與立場。不過,但願本專題的內容,能夠成為更多人提問的起點。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