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29日 星期日

百刊之間——意識與議題

 
◎陳泓瑋、許悅 


意識報創刊至今十二屆,經歷、參與了許多社會、校園議題的重要事件,意識報在這些社會運動中往往既是行動者也是媒體,扮演宣傳跟論述的角色,透過網路或專刊的方式,報導社運領導者,或將議題的背景資訊寫得更清楚、讓更多學生了解發生什麼事。而意識報本身,也成為這十幾年來校內重要議題的紀錄者,這些長期累積下來的內容,可以說是珍貴的資料庫。


015野草莓特刊

野草莓學運發生時,幾乎意識報的所有成員都在現場參與抗爭,後來經過大家的討論,決議以意識報為單位投入運動,也催生出了野草莓特刊,作為補充論述的後勤角色。在這之後,開啟了意識報以團體參與社會運動的歷史。



021百大維新特刊

百大維新特刊(21刊)的背景,是關於台大的教育評鑑,當時學校為了符合國際排名做了很多措施,以努力擠進前百大。但是很多團體,例如學生會以及異議性社團發起學生自己的問卷,請學生評鑑對於台大的想像。意識報的百大維新專刊,採訪運動主要發行人,並分析整個運動的來龍去脈。



042紹興專題

2012與2013年是土地議題的爆發期,在那段時間當中意識報有非常多刊都與土地議題相關。其中紹興迫遷議題,抗爭了很長的時間,意識報除了撰寫關於紹興社區的專題(42、52、63、81刊)之外,當年年底,意識報更發動成員穿黑衣到校慶活動鬧場抗議,再次引起校內的討論與爭議。

本時期意識報人數較少,在人力吃緊的情況下,專題的數量減少,而以「快訊」取代。這讓意識報更快跟上正在發生的議題,也增加寫手的養成管道,降低當時編輯的壓力。



072三一八特刊

318運動時,經過大家的緊急動員與討論,全體意識報成員投入抗爭,並於網路上即時發表快訊、社論以及報導等資訊,嘗試從與主流媒體不同的視角切入這場抗爭運動,並創造了意識報網路上有始以來的高流量。學生身分在一方面帶來了不同的視角,也能夠貼身訪問到學生領袖,並將能量帶回校園,然而另一方面這場運動也讓意識報作為學生媒體的限制被凸顯出來,資源、時間等面向的匱乏,使成員的精神以及體力受到極大的耗損。



090嘉禾新村專題

嘉禾新村專題(90刊)為許哲榕任內覺得最有趣的報導,該時期意識報對台大附近的土地議題與迫遷案有許多討論,成員親自來到這些地方與居民交流,並嘗試碰觸都市更新、文資保存、居住權、土地權相關法律論述。



096中國新歌聲特刊

「中國新歌聲」事件發生時,意識報的主要幹部幾乎都在抗議現場參與。而後發行的中國新歌聲專刊,除了仔細梳理事件脈絡外,也透過運動參與者的視角,觀察獨派和其他抗議學生的關係、體制外抗爭如何成形,以及從年尾爆發的另一起場地租借爭議,討論現行場地租借規則的不足。



101新國家運動專題


獨派青年為紀念新國家運動三十週年而舉辦的系列活動,訪談了活動發起人之一和合作的性別社團,希望透過訪談文字和歷史梳理,討論為什麼「建立新國家」的倡議對台灣仍然重要,以及為何這群獨派青年也致力於與其他「進步議題」建立合作關係。同時,也將這場運動放在 1124 大選後、總統大選逐漸接近的現在,討論獨立運動的處境和定位。


回顧意識報過去的刊物與專題以及一百刊以來意識報對台大的意義,李問表示,重要的其實是讓校園內有批判的聲音與產出,進而讓原本可能關心的人能夠了解議題的來龍去脈。他認為,儘管校園內的問題可能長期存在而未能解決,但是「校園存在的長期問題需要耕耘,至少有累積,學術研究也是這樣,還是要繼續往下鑽研。」曾稚驊也說,「我覺得意識報的好處是已經打下一塊目前沒有人可以取代的東西,就是持續發刊、持續運作的異議性媒體。」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