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5月15日 星期四

失去信念的孤立團體

失去信念的孤立團體
喪失信念的孤立團體──台大學生會的困境

馬安奇 郭芝榕 簡永達

  今年五月一日,學生第一活動中心舉辦了一場「學生會幹嘛」的座談會,在這個曾經匯聚了絕大部分學生參與公共領域事務能量的場域裡,在這學生自治組織運作心臟的所在地,我們看見了台大學生會的困境。

  第二十屆(現任)學生會長李維仁、第十九屆學生會長高閔琳、以及第十七屆學生會長王威中一字排開,台下二十張椅子卻沒坐滿,其中半數還是友情動員。這樣的場景近年來在學生相關公共事務會議上十分常見,從扛起台大學生會長的擔子一路走來,他們都有個共同的疑惑:究竟在這樣的年代裡,台大的學生會該如何定位,又該怎麼走下去?

何去何從 定位困難

  手握學生會長權柄時,他們總有些理想期許自己能夠實踐,不過卻都遭遇到一個難題:大環境與學生需求,和過去已大不相同,但邁向新的時代卻反而不知該何去何從。學生會長每週一半以上的時間要用來出席各種會議,他們說,每個會議前都必須讀完一大包厚重的資料,但最難的是,參與會議的當下該如何權衡得失。以參加校務會議的例子來說,學生對於專業知識、議題掌握,都比不上列席的專家委員,無法在當下進行對學生最有益的專業判斷、不清楚能夠爭取哪些權益、又能爭取到什麼程度。再者,若只以學校為假想敵,跟學生權益有關的議題皆反對校方意見,似乎又有失公正客觀,況且學校對於學生的聲音,其實有相當程度的重視,一味站在反對學校之立場容易淪為「為反對而反對」的聲音,這兩種都無法真正對學生有所助益。在核心價值尚未完整確立的情況下,學生會的信念就如同一座搖搖欲墜的危樓。  

能量無法累積 熱忱沒有管道

  看似龐大的學生會,持續性能量卻嚴重不足,即使活動有人手支援,但匯聚的內外能量卻無法累積到下次使用。內部人手多半樂於支援活動部舉辦的康樂性活動,如電影節;但其他的理念型活動、學生權益會議僅靠會長和少數人支撐,而學生會以外的學生們也僅透過大型娛樂活動才接觸到學生會,這種活動的性質無法形成長久的支持能量。

  會有這樣的結果,原因之一在於學生對於廣泛性公共事務參與的意願較低、願意為學生自治貢獻時間心力者很少;此外,即使擁有熱忱,也缺乏參與學生會的管道。大部分的人不知道學生會招募情形、不清楚學生會缺乏人力,以為學生會組織龐大又個個是難以親近的菁英份子,然後人人期待也要求「菁英」將大小事情處理得面面俱到。

共識何來 福利為誰

  學生會還面臨了組織問題,各部分工細緻、權責不重疊,固然在形式上增進了彼此的效率,卻也影響共識與情感連帶的形成,雖然推行社課制度想增加大家的接觸機會,建立起橫向與縱向的溝通平台,但部門間不是各自為政,就是蜂湧至「活動部」。但是,學生福利除了放映電影還有很多面向,相較之下,應當是學生會中心價值的「福利部」,作為負責為學生爭取各面向福利、為學生喉舌的重要部門,卻只有不到五人承擔彙整所有學生的意見。因此,學生會長不禁感嘆:學生們檢視學生會政績的標準就是辦康樂活動的程度,加上如此本末倒置的人力資源分配,學生會是否也應順應民情重新分配各部門人力?

為誰辛苦為誰忙

  提到為誰辛苦為誰忙,會長們都有共同的經驗:攸關學生權益的公聽會、說明會,親身到場提供意見、參與討論的學生們少之又少,事實上活大改建委員會、稽核委員會、校園規劃小組,學生代表均有列席表達意見,學校也很願意傾聽學生的意見,但常常發生公聽會已召開多次,卻直到制度推行後學生們才在BBS上抱怨連連。學生並未藉由這些管道充分表達意見,等到權益受損後才去了解事情、或去質疑學校侵犯自己的權益,甚至更進一步去質疑學生會並未申張學生權益,但是在這些問題出現之前,學生有充足的管道去了解、設想新制度對自己的影響嗎?學生會在這方面做到了發送全校信件、各主要版轉錄網宣、學生會版上公布消息和進度,只是在會議進行之前,是否建立起適當的管道來彙整學生的意見、是否釋出充分的訊息讓多數學生了解內容與重要性呢?或許這與學生會人手不足有關,但已存在的管道是否發揮最大效能也是關鍵。

解決之道:

深切思考定位

  學生會本身對定位還在猶疑,造成其行使功能時面臨上述立場拿捏的兩難,因此學生會必須站在一定的高度上,清楚掌握並堅持自己的立場,永遠站在維護學生權益這一方,透過了解自己可以為學生做什麼事情,權衡之間,界線即明白可見;也必須站在輔助的角色,當學校和學生之間的溝通橋樑,作為學校了解學生想法的管道。

強化學生與學生會的連結

  如果像學生會長們所言,時代正在改變,環境已經不同,那麼可能也必須改採新方法、建立新關係、樹立新認同。會長們在當選的這一年,感想竟是「不斷耗弱」,原因可能在於「沒有能量循環補充」。能量除了來自具體人力資源,也來自眾多學生的支持與回應。事實上,任何組織都需要適度的包裝和宣傳,吸引具備熱忱的人透過簡易有效的管道貢獻力量;並透過設立新的溝通方式,如網頁、部落格,更有條理地傳遞與回應意見。

  在這場會議中,討論到許多增加學生們接觸學生會的方法,例如在大一必修課「本國憲法」裡,設計一些認識、討論、參與有關學生自治的活動;在校園人潮眾多地方舉辦相關活動,甚至,進入高中相關社團帶領討論與實作。嘗試擴大接觸機會就是為了讓大家更熟悉學生會,增強連結力道、縮短連結距離、擴大連結效應,運用我們這個時代的創意與膽量,從根本上深化行動力。民主最大的敵人,是期待菁英的出現,我們必須跳脫現況,從當下掌握與實踐民主的價值。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