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4月5日 星期一

就業專線──420

◎廖明中(人類一)

內部改造─學生職業生涯發展中心的設立
失業率偏高、社會新鮮人薪資水平大不如前。在媒體推波助瀾下,甚至出現「畢業即失業」的威嚇口號。有鑑於此,幾年前學務處負責的「就業輔導組」轉型為「學生職業生涯發展中心」。重新改組、整編,並聘請產業界的經理人擔任執行長。

透過一系列的徵才活動、公司實地參訪、業界人資主管一對一的面談、性向測驗結果分析,甚至是開設「生活禮儀教室」,莫不希望幫助同學解決從學校跨入業界時對於身分轉換的不安、消弭對未來的不確定感、積極協助學生瞭解自我。

活動效益─以校園徵才博覽會為例

學生職業生涯發展中心的韓愛玫執行長提到,其實台大舉辦的就業博覽會,已經不單是針對台大學生的內部活動,同時也被視為一項重要的社會活動與指標。

從履歷回收的狀況而言,前來應徵、詢問、了解工作的人,只有四到五成是台大的學生,其餘不乏北部其他大學學生、二度就業的社會人士等,顯見就業博覽會參與者不再以台大為主體。

就業博覽會人氣的熱烈與否,也成為試探景氣的一項指標。然而,針對來設攤的公司為什麼都是理工組的科技公司為主,韓執行長解釋,職涯發展中心會針對台灣前五百大企業發出邀請函,而願不願意來台大設攤其實決定權在業界。業界經理人願意來台大,一方面可能基於想吸收新的人力資本,而另一方面也希望藉此增加公司的曝光度。因此,或許是前五百大企業本身性質多偏向理工;或是在前五百大企業中,這類的企業較願意到就業博覽會設攤。

畢業恐慌─韓執行長的經驗分享

被問到大四畢業生對於就業感到迷惘的現象,韓執行長覺得這非常普遍,不過根據過去在業界的經驗,她並不覺得台大的學生會很迷惘。

學生初入職場,通常需要三到六個月的基本訓練,之後視其表現與人格特質分派到適合的部門。兩年的基層訓練過去後,很多台大學生不是學完了經驗就跳槽、不然就是出國深造。「台大學生很有想法,我們一天到晚想的就是如何留住台大學生」韓執行長笑著說。

當然,執行長特別強調,順利留在企業繼續工作的台大同學表現都很優異。此外,很多同學基於理想與現實的衝突、所讀非興趣,不知道離開學校的世界是如何運作,而選擇延畢以逃避。韓執行長提到,若延畢沒有積極的理由,在職場上,有時候會被貼上不好的標籤。

業務推廣的限制─知名度仍低

每年總是吸引眾多人潮的台大校園徵才博覽會,到底有多少台大學生可以藉此應徵到喜歡的工作?學校單位(如:學生職業生涯發展中心)提供的眾多資源、服務,前來使用的學生人數又占多少呢?

「我覺得,前來使用的學生有增加的趨勢,可是還是很多人不知道這個單位,也不知道我們位於第二行政大樓的420。」韓執行長如是說。職涯中心作為一個學界與業界的交流平台,讓學生因此對業界有了「真實」的認識,立意良善且可獲得不錯效果。但知道的學生仍太少,無法善用學校投注的資源,甚為可惜。該如何提高學生的使用效率,並進而降低學生對於畢業的迷惘,是目前大家所關切的議題之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