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4月14日 星期二

迷航的島嶼該如何前行——專訪南萌咖啡館老闆董逸馨

◎嚴子晴

  從南萌咖啡館的窗戶望出去就是細白的沙灘與廣闊的海洋,內部則布置得相當舒適溫馨,還有一隻不怕生的貓咪大喇喇地穿梭在桌椅間。這間位於馬祖鐵板村的南萌咖啡館看似與開設在台灣街頭的一般咖啡廳並無二致,但是仔細一看會發現它是由馬祖傳統的閩東式建築改建而成,室內的許多擺設與海島的特色相關,有介紹海洋、漁業的海報,還有繪製不同媽祖形象的月曆,感受得到這座島嶼濃厚的媽祖信仰,這些細節處處都暗示著這間咖啡館的獨特之處。「這裡是我在馬祖的一個大型實驗室」南萌咖啡館的老闆—董逸馨這樣跟我們介紹。


欲守護的家園:馬祖的發展現況與挑戰

  在馬祖出生長大,到台灣本島就讀大學之後又選擇回到馬祖就業,與土地的深厚情感讓董逸馨對家鄉有許多深刻的觀察與反思。對於馬祖的地方發展,她形容現在政府的作法「就像是一艘速度很快的船,但是不知道要將船上的人帶到哪裡。」積極建設固然是好事,但是應該要再三思考島嶼還能夠承受多少,也許可以多去思考如何將硬體設施轉換成軟性資源,例如觀光。「馬祖很小而且封閉,反而比其他地方更能夠保存這裡獨有的特色,因為它的封閉性,這些特色之於別的觀光景點是很特別的,可以帶給觀光客很多深刻的東西。」她認為這幾年可以看到政府很努力想要往這方面推動,可是心態上往往是在模仿其他地區的觀光模式,想要把馬祖複製成「另一個瀨戶內海」,她對此提出質疑:「去模仿別人很快,但是在這個過程中可能會失去自己的東西,應該去思考馬祖能不能發展自己的特色、長成自己的樣子。」提到馬祖現有知名的觀光特色,依舊有她非常獨特的見解,「現在提到馬祖就是想到藍眼淚,可是馬祖還有非常多深刻的東西值得大家去挖掘,很多是體驗性質的,像是釀酒、信仰文化、地質生態等等,而且旅遊的體驗也要更精緻化。」

  如果要發展觀光,就更要把馬祖的傳統產業找回來。為什麼對馬祖的傳統產業那麼有信心呢?董逸馨說馬祖是許多小島組成的,沒有辦法自行生產米糧或是自給自足,許多資源都要仰賴外面輸送,可是依賴性的模式不是解決問題的好方法。傳統產業其實就是在過往物資匱乏的年代,先人們面對各種問題不斷實驗而獲得的寶貴資產,以董逸馨熟悉的植物為例,「馬祖沒有自己的垃圾處理場,所以每次飛機從台灣運來塑膠袋,用完之後再運回去台灣處理,其實這些都是汙染,以前都是使用植物編成的袋子,就不會有這個問題。像我對植物有興趣,就會調查過去的農業是如何解決問題。」如果傳統產業可以好好保存,就能夠繼續發展、深化馬祖的觀光產業,也可以避免馬祖產業單一化的問題,創造更多元、兼容並蓄的產業發展。不過現在的社會因為資訊太發達,對事情追求方便快速,年輕人不再願意回頭檢視需要時光打磨、逐漸被遺忘的傳統手藝。

  傳統產業的消失也跟年輕人不願回來接手有關係,董逸馨直言「馬祖的人個性比較保守,是過去戰地政務時期,社會氛圍高壓的遺緒。父母對於孩子太過保護,不希望看到孩子吃苦,比起回來接手傳統產業,更希望孩子擔任公務員。」馬祖的年輕人還有屬於他們的困境,像是馬祖地方上過於綿密的社會網絡,年輕人如果回來工作,無形中會背負許多長輩給予的壓力,不管做什麼都會被拿出來用放大鏡檢視。再加上馬祖產業比較單一,幾乎有一半都是軍公教,所學能夠跟職場連結的機會就特別少。

  除了對求職狀況的考量外,年輕人也要面對與長輩越來越迥異的政治理念。董逸馨說她過去也曾經對政治冷感,聽從家中長輩的指示投票,但是開始工作後對於地方的權力結構比較了解,才漸漸地去關注政治,像她這樣的年輕世代有更多機會接觸到不同的人事物,也比較能夠掌握資訊的接收與查證,會有自己的想法;長一輩的人們經歷的是黨國教育,在黨國不分的年代,對他們來說國民黨就代表國家,質疑國家是很奇怪的事情。地方上不多的人口經由細密的親屬、人際關係連結起來,形成當地獨有的政治樣貌,利益分配、人情壓力與選票背後的關係曖昧不明,希望繼續延續這套遊戲規則的長輩與擁有不同觀念的新世代,彼此之間的角力與摩擦,短時間還會繼續上演。


以咖啡館作為實踐想像的載體

  抱持著對馬祖未來的關懷與焦慮,董逸馨試圖用自己的方法,向地方輸出改變的聲音,「一開始回來對島上很多事情都看不慣,還會去跟別人吵架,後來發現這樣會變成大家的敵人,反而很難做事。所以就改成做一些自己想推動的事情,在不觸及這裡的底線的前提下同時保有自己的堅持。」南萌咖啡館就是在這個想法中誕生的,透過打造一個馬祖人互相交流、溝通的空間,在這個空間中投注各式的實驗。起步之初,董逸馨也跟其他年輕人一樣,招來長輩不理解的聲音,不論是開咖啡館這個決定本身,還是許多她想要提倡的理念。她之前曾經在縣政府文化處的委外單位工作,但是因為不想繼續待在公家機關所以離開,這個決定讓長輩無法理解。她所嘗試的新穎觀念,對於封閉的馬祖同樣是一個不小的衝擊,像是「不塑咖啡館」,或是在民眾對於常常有公家機關主辦的各式免費活動的習以為常中,舉辦需要付費入場的講座,這些舉動都在在顛覆了馬祖人對於「服務業」或是「青年創業」的想像。面對懷疑的聲音,董逸馨依舊按照她的步調,平穩且堅定地往她心目中的理想藍圖前進,咖啡館每個月都會有兩場活動,跟地方居民一起討論公共議題,談過性別平權,也請歷史研究者來講述馬祖的白色恐怖。「其實久了就知道老一輩的底線在哪邊,現在就是試著戳戳看底線,但是不要做得過頭。像講白色恐怖的那場講座就都沒有提到這四個字,而是跟大家說分享過去的歷史,用這種方式去包裝。」不只是這樣,她也嘗試過淨灘、採集體驗、藝術創作等方式,將咖啡館做為一個媒介,用不同的方式將關心這塊土地的人聚集起來,再利用這些種子將影響力擴散出去「開設到現在兩年多,還是有看到成效,至少長輩不會一看到你就想唸你,認可的聲音有漸漸出來。現在也被縣政府看到,他們也會在這裡承辦講座」。

  咖啡館能夠獲得成功,董逸馨的堅持與對品質的要求也是重要的原因,不想束手束腳、被規矩綁住的她,從創業至今沒有跟政府申請過一筆補助。她認為「如果你不是花自己的錢,就不會仔細思考市場要的是什麼,在面對風險的時候,也就不會有那個韌性跟強度。雖然一開始很辛苦,但是現在回過頭來會覺得全部靠自己很好,未來遇到什麼問題才會知道要怎麼去 解決。」對於想要跟咖啡館合作舉辦活動的人,她也會認真去審視每個活動的品質。「如果 我覺得這個活動沒辦法促進討論或是給出的東西太少的話,我就會拒絕,因為會被動員來參 加的顧客對咖啡廳是有期待的,如果沒有達到她們的期待,顧客就會流失。」愛惜羽毛的 她,不過度依賴觀光客或是特定的資源,讓南萌咖啡館在馬祖站穩腳跟,持續在馬祖創造火花。

  「馬祖是被三種植物覆蓋的島嶼:瓊麻、銀合歡、夾竹桃,瓊麻的葉緣長滿細刺,可以阻止敵軍跳傘登陸或是摸哨上岸等舉動;銀合歡枝條上細細密密的葉子,讓敵軍在偵查的時候沒辦法看清楚島上的環境;夾竹桃整株都具有毒性,就算敵軍真的登上島嶼,還是有可能因為誤食或是誤觸而死亡,在馬祖,即使是自然生態,也在過去兩岸軍事對峙的情況下徹底地被運用。」走在鐵板村外的岸邊步道,董逸馨仔細的介紹這裡的一草一木,也對步道上眺望遠方可以看到的幾個軍事據點如數家珍。對馬祖的生態環境、人文地景都十分熟稔的她,過去曾經做過馬祖的田野調查、軍事據點研究、口述歷史的工作,有餘力的時候也會帶小規模的導覽,讓來參加的人可以更深度的認識馬祖。即便如此,「我現在懂得還是不夠多,要繼續跟土地學習!」她笑著說。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