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8月29日 星期五

意識報072刊 占領國會運動特刊目錄




服貿爭議大事紀

我們在運動中思考                           ◎台大意識報


意識現場

攻陷立院第一役──議場的鞏固                         ◎施以德

攻入立法院之後──議場外群眾的激情與猶疑                   ◎韓昌軒

突襲紀實:天將亮,但希望在哪?          ◎施以德、李佳穎、陳梁政、楊鳳琳

暴力鎮壓之後 立院抗爭的動態能量                     ◎潘雅琪


占場役士

緬憶三一八:曾經在濟南路與青島東路舞台兩側的人們     ◎李佳穎、楊鳳琳、羅盤針

著眼服貿性別影響 婦女新知:三一八運動沒有退場              ◎羅盤針

推行資訊的媒介──G∅V與傳播網路                      ◎董展羽

新聞沒有報導的人事物:公投盟                       ◎李佳穎


街頭逸事

罷課有理!一場校園裡的公民不服從運動               ◎李佳穎、蕭米棋

有話大家說──台大校內街頭民主教室                      ◎張欣嘉

街頭學習:街頭民主審議Dstreet                        ◎蕭米棋

小民主,大希望──街頭小民主計畫                   ◎陳柔安、施以德

以歷史創造歷史──抗爭現場符碼學                   ◎陳柔安、施以德

談藝術如何介入運動──專訪老丹                        ◎戴紹恩

醫言難盡──來到抗爭現場的醫療                    ◎羅盤針、陳亭瑄

觀察筆記:賤民解放區內的賤民現身/獻身                  ◎蕭米棋

腸子在燥熱中蠕動──淺談大腸花論壇                      ◎高翊祥

跳脫被動接收角色,「傳單」打開溝通大門                  ◎吳佩儒


議事廣場

知識分子,你為什麼不敢說話?                       ◎施以德

當咬著太陽餅的時候,你還記得血腥鎮壓嗎?                 ◎李佳穎

動態的媒體:媒體在運動中的表現                      ◎蕭米棋

這不是太陽花學運                             ◎李佳穎

憶事之後
我在運動的意識報中思考:意識報社史2014.3.19~3.30                                           ◎林月先


----------------------------------------

總編的話

  從3月20號開始,意識報工作團隊駐點於立院一帶投入系列報導。然而,與意識報平時關注的校園議題大不相同的是,這場運動已有許多不同性質的媒體先後進行報導,因此,我們思考如何以「學生獨立媒體」的角色參與這場運動?仍然,我們不避諱參與運動,但也同時秉持媒體角色的自覺寫作,並且,媒體就是一種運動,這是我們認為且相信的。

  回顧那段日子,運動初期的五天,我們維持每天發二到三篇稿的頻率;後來,隨著運動的發展,一到兩天發一篇稿。文章性質有報導、有紀實、有評論,每篇文章一到三千字不等。密集的觀察、紀錄、採訪、寫稿、催稿、看稿、修稿、作圖、修圖、上稿、發稿,其中穿插無數次的討論,是我們每天的工作,更是我們運動期間的生活。在此,感謝工作伙伴的付出,處於高壓狀態下的工作模式,實在辛苦大家了。

  如同特刊名稱,我們將本次系列報導的重點放在運動本身,定名為「占領國會」並非排除這場運動的其他部分,而是因這場運動以占領國會為核心開展;服貿議題的部分,衡量能力和技術層面後,決定只列出大事紀。在決定書寫這場運動的那晚,我們對於「寫什麼」和「為了什麼而寫」討論許久,最後定位除了真實紀錄,核心的想法便是以寫作「幫助這場運動」;除了較被動的反駁主流媒體的抹黑,更積極、主動的試圖做出我們理想的報導。

  起初,我們一方面真實地紀錄運動現場,一方面也透過採訪報導理解運動;在占領的事態穩固、運動的進展卻陷入膠著的期間,我們發現並不能只是紀錄,但我們仍想著「如何幫助這場運動?」因此,我們每篇文章花了更多採訪、討論的時間,做了更多的評論、寫了更多占領立院之外的各種活動、行動和記者會;退場後,我們並沒有馬上出刊,而是繼續補齊運動晚期的採訪,並延伸處理運動後續的報導。

  從占領期間以電子平台發佈的「反黑箱服貿系列報導」,到占領結束後以紙本形式出版的「三一八占領國會特刊」,除了名稱經過更仔細的斟酌和討論後而有所更動,也試圖以特刊的形式呈現更完整的報導。不過,沒有收錄運動期間的所有文章,記者會的報導因時效性的緣故只在當下發佈。

  退場後,我們仍然持續思考,寫下應該被寫下的文字、記下應該被記下的聲音、批判應該被批判的作為。不見於其他媒體的行動,是這份特刊的一大重點。這場運動不屬於學生,也不屬於所謂決策圈、主持人、指揮、代表;我們試圖以報導還原這場社會運動的面容,以文字記錄群眾的各種姿態與樣貌。

  最後,感謝每一個應該被感謝的人。我僅代表意識報,向協助這份特刊以及投入這場運動的每一個人,致上謝意。

總編 潘雅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