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4月30日 星期三

誰的就業?誰的博覽會?

誰的就業?誰的博覽會?

◎馬安奇 郭芝榕

導言

  造訪今年椰林大道上的校園徵才博覽會,可能會有以下的強烈疑問:人文領域的職場就業機會在哪裡?電子業與金融業稱霸椰林大道,攤位和職缺獲得壓倒性優勢的背後,又是什麼樣的機制運作?

晶片與金片的天下

  今年3月9日台大校園徵才博覽會,以電子、金融業的攤位最多。若以公司性質大致區分(不包含重複攤位),科技電子36家為最多,其次為金融業20家、服務業13家、理工10家、傳統產業6家、政府機關3家,可歸類於文教出版業有2家,由此看出,文教、出版業等人文領域公司僅僅聊備一格,其他像是大眾傳播業等並未擺攤,僅舉辦說明會。

人文與社科領域的缺席

  如果把攤位徵才當作求職的重要管道之一,人文與社科領域職缺的缺席意味著想進這些行業的學生們,無法擁有像電子、金融業這樣常設性、大規模的徵才管道。原因可能有四種,一是今年參展形式為有意願的廠商向學校登記,一個攤位收取一萬元費用,沒有足夠財力與人力的廠商無法負擔,無形中篩選了許多小公司;二是某些產業因台大缺乏相關科系,擺攤和耗費人力心力招募不符合經濟效益,例如傳播業;三是NGO相關機構在這樣的設計中是缺席的;四是大環境因素影響,受就業市場職缺與現況、政策扶植趨勢等影響。

市場機制 產學合作的影響

  就業市場的「主流」價值觀重視能帶來龐大商業利益的領域,也反映在教育面向上。推廣「產學合作」這類計畫是為使技專校院了解產業界的人力需求與應用技術,進而結合產業界的實務需求。但去年的「大專校院產學合作績效評量」,前幾名都是專以理工科出身的學校,而以人文科系為主的學校,或者綜合型大學幾乎都排拒在十名之外。這也顯示了性質較不適合產學合作機制的人文、社會學科,在關乎資源的評比標準下,可能面臨多大的壓力。觀察產學合作的對象,以半導體、數位、生技業居多,合作經費以電機學院、理工學院、醫學院為最多,產學合作的機制和企業能提供學校經費的多寡、學生實習機會、以及學生未來進入相關行業的機會有很大的關係;需要創新與研發的這些產業,很希望藉由大學研發能快速產生利潤的新技術,增加獲利,創造共同雙贏的局面。而人文、社科學院之所以逐漸不受重視的原因,也在於這些科系成果難以量化、且無法提供強大的「商業價值」,不符合企業的利益導向。

政策扶植 資源分配的難題?

  除了產學合作的市場決定機制,經濟政策、教育政策刻意扶植特定科系也是明顯的事實。在社會上有一系列高科技產業作為經濟龍頭,在大學裡,電機系名額近八年來增加200人,資工系增加近160人;而文學院各系,如中文、外文、哲學、歷史等系以及社會科學院如社會、政治等各系,增加名額最多也未超過40人。此外,「兩兆雙星計畫」(兩兆為半導體及影像顯示產業、雙星產業為數位內容產業及生物技術產業)也試圖在學校這個場域內培養相關產業需要的人才。政策將市場需求直接反應在學校的研究方向上,也使得校內科系強弱形勢立判。市場機制的現實、教育資源的分配不均,也許可以說明這些科系之所以式微的原因。

創意創業學程

  在「台大校長向企業主請益會」中,校長李嗣涔曾提及設置科技與人文結合的「創意創業學程」,七門課共二十一學分,由文學院、社科學院、管理學院、工學院及電資學院教授推動課程,將創新、創意結合藝術,幫助人文科系的學生能順利進入職場工作,或者提供自行創業的可能性,但這21學分的效果和業界認不認可還是未定之數,就業市場中的人才需求卻早已亮起警訊,在人文領域各種工作機會裡,出版業界的蕭條、藝文與展演的有限市場、廣告市場業務量萎縮等等現實狀況,也容易讓這種學程淪於形式。

制度設計下的排擠效應

  校園徵才博覽會對於有立即、大量人才需求的科技、金融業是個很好的管道。但這樣的大型擺攤,意味就業輔導組沒有考慮到制度的效果,可能扼殺人文與社科學院學生的機會,他們必須自行接洽自行尋找。

  社會氛圍如此,似乎也理所當然地反映在大學校園裡。或許下次的校園徵才,必須得二分為「熱門工作博覽會」和「冷門工作博覽會」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