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2月20日 星期一

投書:我們,在這裡──令人措手不及的太極池工程



◎中文所碩二  林湘如/劉品辰




  一個因低氣壓來襲而細雨連綿的早晨,這樣寧靜、帶點陰鬱。坐在中文系研究生研究室裡的電腦前,望向電腦前方的窗,窗外是寬敞的柏油通道;而靠文學院演講廳的一側,停著一排腳踏車,周圍的教室與研究室漸次亮起了燈。


  是文學院的老師與同學,日日在這裡,教學、讀書、論學、研究。然而,突如其來的一封信、一塊告示牌,打破如斯寧靜,掀起軒然大波。



我們的措手不及


  2011年11月8日,校方發信給學生信箱,告訴我們:太極池及周邊將在11月12日開始施工,初期會有噪音,工地附近會架設圍籬,請大家注意安全。


  2011年11月9日,文學院演講廳牆邊的腳踏車位上,赫然出現一塊告示牌,寫著:因太極池修繕工程,此排腳踏車位將全部撤除。在11月12日之後會開始拖吊未移走的腳踏車。


  對此,天天生活在文學院的我們,竟毫不知情,更未曾收到過任何公開的、詳細的說明。為什麼我們從未聽說?又為什麼如此倉促?這是什麼工程?要做什麼設施?我們既驚訝又疑惑。11月9日晚上,我們遍尋校方網站,卻找不到相關會議紀錄、工程訊息與施工圖式。為了充分瞭解這個工程,我們決定主動追索太極池工程的全貌。


  2011年11月10日,一天之內,我們先向文學院辦公室索取工程設計圖,又詢問文學院院辦、校園規劃小組、總務處營繕組、總務處事務組,也聯絡了文學院學生會長。一天下來,我們得到「工程設計圖」和僅有會議結論的陽春「會議記錄」。


  工程設計圖雖不完備,已可看出大致的規劃。我們震驚地發現:除了太極池本體之外,施工範圍還包括整條文學院演講廳旁、文學院西側中庭至太極池之間的柏油馬路。施工圖示明示未來將挖除整條柏油馬路,重鋪成休憩步道(含木棧道、人行步道、草地、木平台)。


  當我們整理、彙集完這些資料,已是11月10日星期四晚上,距離告示上的動工日期──11月12日星期六,僅剩一天。



我們的疑惑與心聲


  我們無法得知形成決議的始末,校方也未曾公開說明;查閱僅有會議結論的會議紀錄,我們看到工程目標如增加太極池池水流動以帶動落葉、增加周邊區域的行人可親性等等,但並不足以說明事件的來龍去脈。我們也不知道工程究竟由誰主導,我們面對面詢問各處室時,校園規劃小組說是總務處營繕組提出需求,校園規劃小組才介入,營繕組則說主要是配合校園規劃小組的設計發包,答案明顯不太一致。


  另外,此工程並未辦過公聽會,校園規劃小組、營繕組、事務組都表示,11月8日曾舉辦「協調會」,尚有數位學生參與。但我們詢問與會的文學院學生會長得知,那並不能稱為協調會,事實上僅是「施工說明會」而已,參與的學生代表也只有文學院學生會長一人。


  最重要的是:空間規劃理應落實使用者參與,新的設計卻恰好違背這最根本的理念。首先是工期問題,當時是學期中,每天都有師生在演講廳和教室上課,大學部的同學正處於期中考週,中文所的同學也正面臨攸關是否退學的資格考試。其次,太極池因滲水而影響文學院建築物,此工程能否有效杜絕滲水,以保障建築物安全?再者,新設計的人行步道雖符合會議記錄所道「增加行人可親性」,能吸引人群靠攏聚集。然而,這一條通道緊鄰中文系研究生研究室、中文系教師研究室、新研大樓和文學院演講廳,皆屬教學研究區域。若依設計改建成休憩步道,將嚴重干擾師生教學與研究品質。柏油通道改為休憩步道後,交通將變得更不流暢;演講廳旁原有的腳踏車位倘若撤除,附近早已沒有增加停車位的空間,師生所需的代步工具腳踏車又將何去何從?


我們的爭取與堅持


  工程對文學院影響甚大,但是我們遍詢認識的師長與同學,竟然幾乎沒有人得知工程規劃,也未曾看過設計圖。為使更多人瞭解、喚起大家的關切,我們在11月10日深夜,於PTT的NTU「臺大版」公開施工消息與設計圖,盡可能告知更多師生。


  11月11日,經文學院院辦極力與營繕組、廠商協調下,施工得以暫緩。11月14日文學院陳弱水院長返回臺灣,即日聽取文學院學生會正副會長和兩位中文所同學的想法,同時我們得知一則好消息:施工將延至寒假。


  經由拋磚引玉,許多關心的同學紛紛至校務建言系統發言,雖然校方回應大多雷同,但師生間凝聚的力量仍使我們感到溫馨、振奮。經過同學一再溝通,陳請院辦與院長協調,100年11月23日中午,文學院在院內舉辦「太極池暨週邊環境改善工程文學院意見交流座談會」,由陳院長和院辦簡要說明決議形成過程和工程設計,院長希望先行彙集文學院師生的意見,再轉陳總務處與校方商議。


  當天有近十位老師和數十位學生參加,與會師生坐滿了文學院會議室。院辦先行說明後,諸多老師、同學踴躍發言,共同意見亦十分明確:太極池確實有滲水與清潔問題,工程應以解決此二問題為目標,以求設計改善。至於將柏油路面改為人行步道,既非重點所在,且有諸多傷害與不便。為了教學研究安寧、交通要道的流暢、以及停放腳踏車之實際需求,最好的方式應是──只整頓太極池,保持原通道之柏油路面不加改變。同時,希望此工程的進展和往後有關文學院的空間設計,皆能保持公開化、透明化,並有師生代表參與協商、善盡溝通。陳院長根據討論,依工程範圍整理出四種可能的方案,將再與校方商議。


  這是我們的堅持,而我們正等待回音。
  在此次事件中,最初的我們,並不是票選出來的學生代表,也不是任何學生會的幹部,更非熟悉公眾事務的社團成員。我們只是來自文學院、來自中文系,是再平凡不過的研究生,然而我們關切生活周遭的一切,我們默默關心,卻絕不只是默默的一群,我們在這裡,在我們所關懷、愛護的文學院,努力發聲。



  回顧一個月來的追索奔走,我們起初不知如何著手,不知道究竟會影響多大、拉鋸多長,無法預料結果,只希望能諮詢更多意見、多方討論,盡力宣傳消息、盡力爭取機會。從慌亂到忙碌,從忙碌到等待,我們始終不變的是:呼籲校方正視我們的需求,予以落實。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