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5月1日 星期三

半甲子讀冊人:專訪社科院書店劉嘉能老闆

◎地理二 楊鳳琳



圖說:老闆與老闆娘在書店一隅合影



據說劉老闆當初是經國貿系畢業的妹妹介紹,來臺大開設書店,能否描述說明當年的情況?


  1978年我在種田,完全不懂書。妹妹國貿系畢業之後在海關服務,那時候她想出國,回來向老師請教。當時院務會議提出法學院沒有書店,想找認識的人經營,正好在法學院的妹妹便向院方提議:「那我哥哥來好不好?」我就那樣跑上來了。


早期的書店位置在現今的地下餐廳,後來為什麼會改到目前這個位置呢?

  那時候我跟學校租這個地方(國際會議廳),本來是活動中心,後來把日本時代的建築拆掉重蓋,當作學生會館。這邊本來是請兩個老先生管理,後來學生會長陳學聖感覺我還可以信任,就改成書店幫忙管理活動中心。這棟是民國七十二年蓋好啟用,搬過來等於是書店和活動中心合在一起。


與臺大老師或學生,是否有一些來往或特別的故事?

  幾乎都很熟,來這邊第一個客人我都還知道,特別有印象啦!像剛來的時候,有些研一或研二的學生過兩年就回來當老師,像陳忠五老師、馮燕老師那時候都剛回來。

  有的同學不知道名字,但看到人認得出來。我在外面等紅綠燈,就會有人叫「劉老闆!」。很多同學出去當法官、檢察官,有時候送書到法院,他們也會問:「你來幹嘛?」。我幾乎全臺灣的法院都賣過書,外地用寄的,臺北、士林就自己送。行政院、法規會、經濟部,這些機關都常有。


能否分享經營書店期間,一些難忘或震驚的事情?

  每年颱風來的晚上都沒辦法睡覺,因為有書,淹水會怕。像納莉風災那天晚上只有我在這邊,怕頂樓滴水,要到五樓陽台又不敢搭電梯,怕停電會卡在裏頭。那結果隔天淹水淹到腳掌,當時有用抽水機馬上抽,才來得及控制,像社科院餐廳就抽了三天才抽完。


聽說會有同學來這邊會偷書,這種狀況老闆如何處理?

  這免不了啦!有的抓到之後,不忍心就放了。但是也曾經有過要求他還書,對方惱羞成怒來恐嚇我,這後來只能跟系方反映。但畢竟追究下去會有案底,還是有替他求情。


書店經營上會考量總區其他書店,如唐山,在定價策略上有些調整嗎?

  其實沒有,就是根據自己的經驗來做。當年我們家窮,現在有能力就少賺一點,可以維持生活必須就好,把價錢回饋給同學。自己不敢說很有出息,但至少把幾個小孩養得好好的,心裡很安慰,沒有特別想要賺多少錢。


有沒有甚麼特別暢銷的書,以及淡旺季的問題?

  淡旺季在學校很明顯,開學季賣教科書,當然八九月、十月、二三月是最好的。至於與國家考試相關的書籍,一年到頭都有同學在準備考試,就沒有特別明顯。暢銷的像任德厚老師的《政治學》、包宗和老師、趙永茂老師的著作;法律系的話,早期如王澤鑑老師,現在的話,陳聰富、陳忠五、葛克昌老師的書都很好。

  現在這邊幾乎沒有休閒書了,都比較學術,也不管是法律還是社會科學類的,就是考試用書為大宗。以前大概1970年代,九歌、爾雅、洪範的書都很好賣,佔三分之一。不過最近幾年不曉得是出版方式、還是閱讀風氣的因素,休閒書幾乎都賣不動了!我覺得跟網路書店、電子書的出現有點關係。


近年來網路書店(如博客來)興起,有沒有想過經營網路書店?

  臉書有想過,但因為自己完全不懂,所以目前沒有。打算就維持現在這樣的傳統下去吧!最主要的考量是書店不好維持,我主要是價格取向,現在的折扣大約半折,要再加這些開銷會很難維持。如果要弄得像外面書店,可能負擔會比較重。


社科院遷回總區之後,據說經營書店的權力將重新招標,請問劉老闆如何打算?

  招標是一定要的。我當時想說(租金)不要太高就願意繼續,回饋給同學,如果費用太高要再看看。我自己是希望繼續服務啦!前兩年有爭取,大家的回答都(比較模糊)。以前法學院說空間不夠,要等社科院遷回去一起商量,現在趙院長在副校長的崗位不好插手,那現在的院長會不會想要這個東西也不知道。

  那也有人建議到辛亥路、復興南路找房子,那邊也不便宜,弄起來跟在學校租差不多。幾年前小福有問過我,租金要四萬塊,還要押金,而且在地下室待怕了啦!如果可以我想在一、二樓的範圍,但小福那時候不是在地下室就在三樓。

  臺大真的很大,有人說我傻瓜不到校總區去。大沒有錯,臺大學生至少一、兩萬,來來去去七、八千人也有,但是設點在正中間反而不好,像小福離上課教室多遠!只有普通教室近,新生教室還稍微(在附近),其他教室都在各個角落。大家下課時間沒多少,跑來跑去都來不及。小小福反而好,從羅斯福路下車的人會經過,但那邊現在也沒有地方。我是有考慮社科跟法律啦!因為比較有經驗,再去碰文理農工,要經營也不容易。


對於徐州路21號周圍有甚麼最深刻或最喜愛的人事地物?對於社科院的變化,有沒有特別的感觸?或是一些對未來發展的期許?

  如果說吃的話,這附近就是龍門最有名!水餃賣三十幾年,比我還早,在這邊念過書的同學都會知道。以前在現在育樂中心那邊,沒下雨就在廟的廣場,露天的。

  這個校區沒甚麼變,這一棟(國際會議廳)蓋好之後學校就沒甚麼再蓋新房子了。因為老房子不能拆,新房子沒甚麼蓋,就算有也是在公衛,但畢竟還是有些距離。

  社科院比較有氣息,很多結婚的婚紗都會來,電影也不少,這兩年學校好像有管制(就比較少),弄春池的松樹也都八九十年以上,那個日本時代、帝國大學的時候就有了,也是古董。法學院當年搶著回去,搬回去才發現這邊古色古香,比較有念書的感覺,很多老師也都這樣講。現在社科院裝起來,外面看起來很堂皇美麗,可是空間都浪費掉了。

  這邊之後的話,聽說有好幾個單位在爭取,可能會分單位來租教室或怎麼樣。我是希望學校保留社科院主導權比較好,可是我只是外包商,就是在這邊做這麼久,捨不得法社完全沒有控制權。如果將來要承租給外面,主導權放掉那太可惜了!這種地方很好耶!




劉老闆娓娓道來,加上靦腆笑容跟手勢,很是親切

2 則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