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6月7日 星期一

見證機械新館的到來

◎吳嘉浤(中文三)

  位於活大後邊,小椰林道的右側,工學院重要的歷史記憶:機械舊館與志鴻館預計將於今年拆除,以因應機械新館的興建。未來工綜新館的落成,希望可讓機械系師生找到一個棲身之所。

  機械舊館與志鴻館的資歷各有不同。前者是日治時期台北帝大興建的最後一棟建築物,後者則是為了紀念陸志鴻校長,集眾多校友的捐款與政府補助建成。它們各自見證了日治、戰後工學院在台大發展的歷史,從因應南進政策的「工業台灣」,戰爭年代的軍需工業發展,到戰後台灣輕重工業的發展,材料領域從機械系的分出,都可從這兩棟建築物的歷史中略窺一二。

  現今,因志鴻館內部龜裂嚴重,在安全上已造成顧慮,舊機械館六十六年的屋齡,雖躲過二次大戰猛烈的炮火,至今也有部分梁柱斷裂的現象。機械系主任張所鋐教授表示,為了系所發展的需要,機械舊館與志鴻館的拆除勢在必行,然而會著意保留舊館與志鴻館的意象於新館之內,作為歷史記憶的保存。

  工綜新館的規劃在2009年初就已經開始了,從初步到細節設計,除了呈現高科技的意象,還融入了節能綠化的概念,以及「人文科技」的精神。這棟建築物地上七層,地下一層,建坪約6500坪,在空間上與舊的工綜大樓相互銜接,配合未來女九餐廳向內退縮,東南西北都會有出入口進出,通往小椰林、楓香、水杉等要道,以及女九宿舍、心理系館。

  為了解決機械系的空間問題,未來工綜新館將全部由機械系使用;平常一、二樓可與工綜大樓互通,晚上有門禁阻隔。當中空間的規劃也會注意大學部學生的需要,例如閱覽自習、聯誼交際的空間,希望改變以往偏重研究生的情況,增加機械系學生對於系上的認同,跟老師的互動也能增加。

  機械系主任張所鋐教授認為,廣義來講,這個空間不是只屬於機械系而已,而要與社會有所連結,「把天下放在裡面」,例如可以邀請鄰近國小的學生來參觀,學習基本的科學概念。目前與師大附中的學生有一些互動:他們會來機械系作實驗、學習,未來也可以延續這樣的做法。而把「天下」當作思考的對象,也期許著與國外的交流更加密切。

  若從帝大時期算起,台大機械系已有六十幾年的歷史了,它的發展與脈動,始終跟隨著台灣社會的發展。未來迎接精密機械、醫學工程、奈米科技、機電整合等發展,一甲子以來的記憶也應該被保存,成為機械系每個人的豐富資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