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6月7日 星期一

垃圾處理的更多可能性

◎林柏亨(電機四)

入選之後

睽違四十年之後,台灣在今年終於重返世博會的舞台,除了天燈造型的台灣館,台北市同時也以資源回收、無線寬頻,入選城市最佳實踐區。無線寬頻所屬的資訊科技領域,早已是台灣的代表性產業之一;然而在垃圾處理方面能夠登上國際舞台,對於台北市及全台灣來說,都是一個極大的肯定,也代表台北市近年來在資源回收及垃圾減量上的成效有目共睹。

實施了垃圾費隨袋徵收之後,台北市的每日人均垃圾產生量從2001年的1.089公斤減少到2009年僅剩0.882公斤,同一時間垃圾清運量也從1.031公斤減少到0.407公斤,而目前的資源回收比例也已達46%,這些數據都可看出台北市在減量及回收兩方面確實都有大幅的進步,然而在一些細節上,卻還存在著很多的進步空間。

分類問題

台北市為了達到垃圾零掩埋的目標,配合近年來焚燒技術的進步,無法資源回收的一般垃圾大部分都以焚燒的方式處理,然而台灣的焚化爐卻普遍存在著燃燒不完全的問題,這樣不僅使得利用餘熱發電的效率降低,更會縮短焚化爐的壽命,而歸咎其原因,則是出在台灣的垃圾中所含的廚餘比例偏高,使得整體的垃圾含水量約在50%左右,明顯高於日本之35-40%及美國之20-25%。

而即使在垃圾處理上廣受好評的台北市,也如同上篇文章所提,存在著大樓將垃圾處理外包給清潔公司而降低民眾分類動機的問題;而在台大校內,廚餘的回收處通常只在餐廳可以看到,包括系館和宿舍等學生常活動的地點,卻都只有基本四類的回收桶,使得沒有吃完的便當只能丟入一般垃圾中。

他山之石

一樣是地狹人稠的島國,日本的垃圾分類就徹底的多,以橫濱市為例,垃圾共分為十大類,而每個大類還可分為許多小類,在橫濱市政府所發給市民的手冊上,共分了518類,分類仔細的程度到例如脣膏屬於可燃物,但是脣膏用完後的脣膏管則被歸類為「小型金屬物」或塑膠類。

而在德國,透明、綠色和褐色的玻璃瓶也分屬不同的回收種類。如此複雜的分類,對居民來說確實是造成了一些不方便,但為了更徹底的回收並利用每一點資源,這卻是對未來相當重要的做法。

從搖籃到搖籃

除了消極地在末端做好分類及回收,更積極地,物品的生產面上也有許多待改進之處。

《從搖籃到搖籃》一書中提到,在工業革命之後,由於資源的大量開採與使用,造成了大量的垃圾開始產生。然而在自然界中卻沒有「垃圾」的概念,即使是枯枝落葉也是另一株植物不可或缺的養分,因此在產品的設計與生產上,也應追求「從搖籃到搖籃」的概念,使產品在廢棄後能在自然界中被分解與利用。例如《從搖籃到搖籃》的原文版,為了不砍樹,就利用可以無限循環的塑膠樹脂和無機填料製成,而書中的油墨也可經由熱水直接沖洗掉,若這樣的技術應用在報紙上,則可為全世界省下大量的紙張。

而在產業界,福特汽車在2008年開始量產的U型車,其軟車頂和地毯是玉米基底的可分解材質,車尾門則是大豆基的聚合物經過玻璃纖維強化。國內方面,一樣是在2008年,華碩電腦推出以竹材做為外殼的竹韻筆電,相對於傳統筆電以合金或塑膠做為外殼材料,竹材不但在生產過程中使用較少的石化燃料,在廢棄後也能經由大自然直接分解。

未來的可能性

做為現代文明的必然產物,從個人的日常生活到國家的公共政策都有著垃圾的影子,而小至社區居民對於焚化爐興建的抗爭,大到已開發國家大量的把高污染垃圾出口至開發中國家,垃圾所造成的爭議和問題也未曾停歇。個人的力量看似薄弱,但公民意識的崛起,卻是推動社會改變的過程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每一次的分類和購買,除了滿足自身的生活需求外,也是對地球的未來所投下的一票。

日本路旁的資源回收桶:日本詳盡的垃圾分類從回收桶的數目就可看出,超過十種的分類加上政府強力的宣導,也無怪乎日本長久以來都是世界上垃圾分類做得最徹底的幾個國家之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